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端午節紀念的是屈原,但在蘇州卻有點不一樣,蘇州人紀念的是伍子胥。6月9日,來自蘇州姑蘇區的一些老蘇州自己的方式,傳承著端午習俗和文化。
五毒月做香囊
端午節做香囊,在蘇州非常具有代表性。老蘇州戈千金說:“在蘇州,五月是毒月,端午節是‘五月端’,是熱天開端,五毒蛇開始活動。這時我們都會給家里的孩子佩戴香囊,驅邪避瘟。”
制作香囊時,老蘇州楊婷婷不禁回憶道:“以前每到端午節,家里的長輩們都會聚在一起制作香囊。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時候,看著大家在香囊內放入一些中藥材料,如艾葉、白芷、金銀花、藿香、丁香等,提醒我夏天隨身帶著,就不會被蚊子咬了。我的奶奶還會用各種顏色的布料制作出形狀各異的香囊,有圓形的、方形的,還有動物形狀的。我的小伙伴都特別羨慕我。”
五彩繩手腕綁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繩,手腕綁;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蘇州,端午節編五彩繩是一項重要的傳統習俗。五彩繩,又稱“五彩絲”“長命線”,一般是用紅、黃、藍、綠、紫等五種彩線編成的線繩。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長輩們喜歡在端午節這天將五彩線系在小孩子的手腕上,來替孩子祈求壓邪避毒、長命百歲,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戈千金回憶道:“小時候,端午節系五彩繩是必不可少的。那時是用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絲線編織而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五彩繩,并在端午節當天清晨,趁著我還在睡覺時,將五彩繩系在我的手腕或腳腕上。那時候,我也覺得繩子很好看,會留很久。”如今,五彩繩也越來越好看,人們還會加上一些裝飾品,如小鈴鐺、小粽子的圖案,在傳承傳統習俗的同時,也將祝福繼續延續。
“四寶”添新元素
在蘇州城郊,以往每到端午,人們總會想起那具有特殊意義的“四寶”——菖蒲、艾草、大蒜頭、谷芒。菖蒲似劍,艾草飄香,大蒜頭代表著健康,谷芒寓意著豐收。
如今的日子越過越好,人們在傳承的基礎上也不斷創新。現在,許多人在扎“四寶”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葫蘆和谷穗。葫蘆諧音“福祿”,象征著吉祥如意;谷穗則代表著富足與繁榮。這些新元素的加入,讓傳統的“四寶”有了新的寓意和活力。
老蘇州曹雪珍說:“從前每到端午節,我都會看到家家戶戶在門上懸一束菖蒲。媽媽還問我像不像一把劍,我也覺得像。媽媽跟我說,菖蒲是有辟邪的作用哦,回想起來覺得真有意思。”(記者管有明 通訊員林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