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剪頭還排隊不?你們請來的師傅剪得好還便宜,下班了我就過去!”10月22日是徐州市云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便民服務日,市民老李在服務群咨詢工作人員。
當天,云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訪客不斷。孩子們體驗各種科普小游戲,與機器人下五子棋;老人聚在一起交流養生心得;理發、縫補衣服的攤位前尤其熱鬧,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這里大門敞開,一周內每天的活動都不重樣。
“今天有中醫專家來把脈,我一早就帶著小孫子來了。”市民張鳳云告訴記者,自己家就住在云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路之隔的小區,幾乎每天都來。“在這我和孩子都有活動的地方,經常一待就是大半天。”
當天坐診的是來自天橋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她告訴記者,每周一三五,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輪流來坐診半天,前來咨詢的市民很多,“比我在社區醫院還忙一些!”
“我們主要提供4種特色服務,針對銀發群體提供健康服務,針對青少年群體提供科技普及服務,針對新就業群體,我們配備飲水、充電、應急藥箱等設施,城市會客廳則整合交友娛樂、便民打印、證件拍攝、改衣、理發等生活服務。”云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鹿曉晴說。
“我們的文明實踐基地,就是要讓群眾喜歡來、愿意常來。”云龍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洋告訴記者,在云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9個實踐所、86個實踐站、16個實踐基地、300個實踐點深度聯動,將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真正成為“惠民客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全區深化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而在云龍的各個街道、社區,文明實踐陣地全面開花,與群眾需求雙向奔赴。
“俺們一直希望小區能有個讓居民聚一塊活動的地方,今年5月終于實現了!”彭城街道石磊小區居民王風華說。石磊社區因為建設早、規劃落后,小區沒有公共用房,一些便民服務不好展開。彭城七里項目的改造中,建設方利用地勢高差,建設兩層的社區用房,各種文明實踐活動直接送到了石磊社區居民身邊。
漢風街道昆侖社區文明實踐點位于徐州市新城區,這里規劃先進,但是相比于老城區,生活的煙火氣差了一些。“居民時常為縫縫補補的小事發愁,我們就定期把小修小補的攤主請到社區來,舉辦先鋒公益市集。”昆侖社區黨支部書記袁龍旭說,社區統籌居民需求和轄區資源,設置政策咨詢、健康義診、便民服務等10個主題攤位,深受居民好評。
在漢風街道蝶夢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每天晚上都能看到背著健身包趕來的年輕人。“我們社區年輕人比較多,為了讓他們參與進社區生活,我們開設了青年夜校,開設舞蹈、瑜伽、太極等課程,年輕人特別歡迎,每期課程爆滿。”蝶夢社區黨支部書記周雪告訴記者。
在漢風街道新元社區,“新徐州人”占了相當一部分,很多外地老人隨子女在這里安家落戶。“因為經常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活動,社區很多居民熟悉了起來。”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叢巖告訴記者,沒有活動時,敞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每天也迎來很多居民,大家一塊嘮家常、玩棋牌,其樂融融。“居民經常聚在一起,關系好了,矛盾就少了。”
廣泛開展的文明實踐活動背后,是云龍區不斷拓展實踐路徑、整合全區資源的結果。“我們建立‘文明單位服務日’制度,全區32家文明單位每月固定1天到實踐中心‘報到’,提供各類服務。”云龍區文明辦副主任吳長青說。同時,云龍區與3所駐區高校組建“志愿聯盟”,引導大學生志愿者常態化到中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此外,云龍區動員區內醫療、科技企業等各領域資源,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內容。
聚焦群眾需求,今年以來,云龍區已累計舉辦文明實踐活動200余場,服務群眾近10萬人次。有聲有色的文明實踐活動,讓居民們愿意聚到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社區治理中也貢獻了力量。(本報記者 楊琦 通訊員 馬嘉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