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淮安 > 正文
    盱眙化農村:風景很優美 村民很舒心
    2022-04-12 10:49:00  來源:淮海晚報  

    作為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盱眙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和天泉湖可謂聲名遠播。天泉湖另一個曾用名——化農水庫,而在天泉湖畔的天泉湖鎮,至今仍有一個村莊以“化農”為名。這是為了紀念一名叫梁化農的革命烈士。在當地村民心目中,梁化農烈士就是一面精神的旗幟,一座不倒的豐碑。

    2021年,化農村黨群服務中心里建成了梁化農“紅色印記”廊道。圖文并茂的展板,向參觀者娓娓講述著梁化農烈士的生平事跡,帶領人們追憶著這位英雄不屈的一生。梁化農出生在古城涼園。他19歲時,李桂五領導了西高廟古城一帶的農民武裝暴動,這對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抗日戰爭期間,梁化農積極投身抗戰,曾任古城鄉農民抗日協會理事長。193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4月,盱眙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梁化農任古城鄉鄉長。他帶領民兵隊伍,屢屢打擊敵人。抗戰勝利后,梁化農被任命為中共盱眙縣縣委委員、盱眙縣民兵總隊政委。據烈士后人回憶,這期間梁化農曾經回到家里,告訴妻子,日本鬼子投降了,將來日子會好過了。誰知,國民黨反動派很快悍然發動內戰。1946年7月31日,國民黨軍隊攻占盱眙縣城,我黨政軍機關撤往淮北。梁化農根據上級指示,留下來開展游擊斗爭。他率領古城區的60多名武裝人員,與穆店區委的40多名武裝人員會合在一起,成立了古穆工委,梁化農任書記。在他的率領下,游擊戰士們在古城、穆店兩地頻頻活動,攪得國民黨地方政權寢食難安。但在敵眾我寡的險惡環境中,梁化農的隊伍最終被打散,他身邊的戰友越來越少,被迫轉移到一座名叫“十家牌”的山上。敵人嚴密封鎖,他審時度勢,安排戰友們先后撤離,最后孤身一人隱蔽在深山中。因為敵偽家屬的告密,梁化農的藏身處被敵人發現。他抱著生病的軀體堅持戰斗,敵人勸他投降,得到的回應只有一句句痛斥和射向敵人的子彈。最終,在子彈即將用盡的絕境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梁化農,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壯烈犧牲。1948年冬,盱眙解放后,古城區委將梁化農烈士的遺骸重新安葬,并舉行了千余人參加的追悼大會。新中國成立后,在烈士當年灑盡獻血戰斗過的地方,一座由當地干群一萬多人新挖出來的水庫被命名為“化農水庫”,即后來的天泉湖;附近一個村莊也被命名為“化農村”。

    梁化農烈士沒有等來“好日子”,但如今化農村以及天泉湖畔的老百姓們,卻真正過上了烈士生前期盼的“好日子”。2021年,化農村通過集體結余資金對外投資、土地流轉、廠房租賃等方式,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度增長。同年,村兩委組織干群認真開展常態化環境衛生整治,村里雜草叢生之處變成了休閑運動的場所,明亮的路燈安裝了起來,廁所得到了改造,村里還新建了污水處理設施,村民們的生活環境大大改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梁化農雖然犧牲了,但他的英名將永垂不朽,我們化農村人將繼承和發揚烈士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的革命精神,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化農村黨總支書記楊蘭軍說。

    ■融媒體記者 姜彩蘭 傅停停 通訊員 侯超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