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鹽城 > 正文
    綠滿鄉村 向美而行
    ——鹽城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系列報道之二
    2025-03-10 10:53:00  來源:鹽阜大眾報  

    村舍儼然、綠樹環繞,一座座粉墻黛瓦的民居整齊排列在河道兩側。承載紅色記憶的七株銀杏,如同守護村莊的古老航標;保爾花卉產業園,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這是東臺市頭灶鎮下舍村當下的美景,也是鹽城綠美村莊建設的一個縮影。

    綠美村莊建設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2024年,我市全面實施綠美村莊“211提升工程”,共建成綠美村莊55個,其中省級26個,黃河故道沿線建成綠美村莊7個,新建和更新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約29.1萬畝,新建森林步道1條,百姓綠色幸福感不斷提升。

    因地制宜

    煥“新”美麗鄉村

    行走在阜寧縣益林鎮東興村管莊自然村,民居錯落有致,村道平坦整潔,蔥蘢的植被環繞整個村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阜寧縣科學規劃,聚焦鄉土特色,挖掘村莊的“邊角地”、空閑地、“四旁五邊”、房前屋后等可用地,強化“一帶三網”(圍村林帶、水系林網、道路林網、農田林網)、小游園、庭院綠化等建設,推動綠美村莊建設動起來、綠起來、美起來、凈起來、亮起來,全力打造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綠美家園。

    建設綠美鄉村,為幸福生活“加碼”。我市把村莊綠化與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農村特色風貌塑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注重挖掘和傳承鄉村文化,讓村莊不僅有“顏值”,更有“內涵”。

    在下舍村七星公園內,七株近百年的銀杏虬枝盤曲、樹皮粗糙斑駁,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拔揖褪窃谶@些銀杏樹下長大的,對這里有感情。現在這里建了公園后,環境更美了,來散步、健身的村民多了,非常熱鬧?!?1歲的公園保潔員錢忠喜說。

    下舍村黨總支書記陳冬輝介紹,村里創塑“花前樹下,戀戀不舍”村莊品牌,系統實施“路、河、房、田”綜合治理,實施八淺溝生態河道項目,依托七株百年銀杏樹建設七星公園,修復建設希白橋等紅色資源,先后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以及省綠美村莊。

    聚焦特色,打造“一村一韻”。在嚴格貫徹落實耕地保護政策的前提下,我市遵循“展示個性亮點、體現區域特色”的規劃設計理念,堅持綠化、美化、文化“三化”結合,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的建設要求,認真挖掘區域特點和人文底蘊,將鄉土特色文化融入鄉村綠化美化行動中,內外兼修,精心打造“森林人家、田園風光、水鄉風韻”等不同特色的綠美鄉村,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美麗鄉村留住濃濃鄉愁。

    科學規劃

    點“綠”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片區,既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推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經濟帶。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建設,綠色生態產業加快發展,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3月6日,走進濱??h現代農業產業園嶺山村,只見道路平坦干凈,庭院整潔有序,兩側的梨樹與文化墻相映成趣。

    嶺山村位于黃河故道沿線,是有名的蜜梨種植專業村?!拔覀兇宓靥廃S河故道兩岸,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種植梨樹。”嶺山村黨總支書記于旭說,目前全村共有1500畝梨地,依靠濱海梨花語景區,村里的果梨銷售非常好,每戶人均年增收1萬元左右。

    村民富了,村莊也美了。該村科學規劃,堅持適地適樹、見縫插綠,先后綠化道路6條,開展節點綠化24處,綠化總面積30余畝,綠化覆蓋率80%。結合“環境整治”工作,強化綠美村莊意識,引導村民自覺參與村莊綠化,推動村容村貌不斷綠化、美化、優化。

    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黃鑫介紹,農業園區重點圍繞黃河故道建設綠色廊道,持續推進區域范圍內的林帶建設,有機連接鎮村綠化、公園綠地、高效經濟林、苗圃等生態斑塊,2024年完成新造成片林20畝,改造更新造林60畝,新建綠美村莊1個。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今年,我市著力打造黃河故道綠色生態家園,選擇適宜的生態治理與開發模式,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濕則濕、宜游則游,合理布局故道岸線、中泓水面、林地、濕地、自然保護地、農田林網等生態系統,突出地方特色,構建多維尺度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夯實綠色廊道的生態基底。

    借綠成金

    炒“活”鄉村經濟

    3月5日,在東臺新曹農場內,一排排整齊的光葉櫸林下,種植的日本矮麥冬被黑色的遮陽網覆蓋著。近年來,新曹林業中心憑借豐富林地資源和成熟管理技術,積極開展多元合作,大力發展立體林經濟。

    新曹林業中心主任助理趙志華介紹,農場前端與科研院所與種苗公司合作,引入高檔稀缺品種,后端聯合綠化公司與設計單位,實施“訂單式”生產,走出一條高效的“輕資產運營”之路。近兩年面對苗木行情低迷,新曹農場林業每年林下套種農作物500畝,種植中藥材芍藥、牡丹、白術等200畝,林下套種日本矮麥冬50畝,種植大馬士革玫瑰、獼猴桃、薄殼山核桃700畝,增加苗木附加值,每年苗木板塊經濟收入約300萬元。

    聚焦綠色富民,做好林地文章。我市不斷優化林業產業格局,按照自然資源稟賦、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持續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

    3月5日,在大豐林場的薄殼山核桃基地內,一排排薄殼山核桃樹整齊排列,林下套種的芍藥冒出嫩芽,長勢喜人?!氨ど胶颂胰ツ旯彩粘?噸,賺了20萬元左右。”大豐林場旅游開發科科長管斌說,林場深入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將傳統林業和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相結合,不斷提升林業綜合效益,已成片栽植薄殼山核桃1500畝,同時已成片栽植牡丹、芍藥200畝,育種100多萬株。

    “林業+”經濟,點綠成金。我市培優經濟林果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優化品種結構,重點扶持一批帶動面寬、輻射面廣、技術含量高、品牌影響力強的龍頭企業。做強林下經濟產業,以國有林場、專業合作社、公司等規?;洜I主體為重點,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復合經營為主要方向,充分利用林下空間,提升林地綜合效益?!鮿?記者 陳婷 安瑞倩 實習生 張欣瑤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