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本中得到萬物生長的種子,在田野中收獲閱讀自然的果實。對于城市里的孩童來說,這樣的經歷不止增知,而且添趣。
3日上午,楊廟鎮沿山河村“田間課堂”再次開課。湛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稚嫩的身影,金色的稻田,廣袤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秋日遇‘稻’你”的寫意畫卷。
“從春天的小麥,到初夏的插秧、盛夏的荷花和西瓜,這是今年舉行的第五場專題‘田間課堂’。”沿山河村村委會副主任、農家書屋管理員焦慧說,一系列走進田野、親近自然的活動,讓不少城里的孩子對農耕、作物、節氣有了初步了解,體驗了田間的辛勞,體會到農民的不易。
上午9點,活動開始。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隨風輕擺,仿佛是在向大家招手示意。12名兒童在父母的陪伴下,參與這場別具意義的全民閱讀延伸課。
“揚州地區水稻基本種植一季,每年10月底左右收割。大家看,水稻頂部彎下來的地方,有很多一粒一粒形狀的東西,這就是稻穗,里面是我們平常吃的大米。今后,只要看到稻穗把稻稈壓彎了腰,就說明是一個豐收年。”趣味課堂環節結束,村黨總支委員王磊拿起收割下來的水稻用力甩在“摜床”上,示范起原始的脫粒過程。
“飽滿的稻穗經過幾次甩擊后就會落在地上。不飽滿的稻穗,農民會用石碾滾壓,最終把稻穗從稻稈上分離。”學著王磊的動作,孩子們手捧水稻甩擊起來。不斷落地的稻穗,給孩子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
脫粒裝瓶、稻谷貼畫,孩子們認真地做著“課堂作業”。當勞動成果在自己的手中呈現,信心和快樂綻放在每一張笑臉上。
邗江實驗學校新盛分校五年級學生袁一宸是第二次參加“田間課堂”,一次小麥課和一次水稻課,讓她分清了兩者的區別。“活動的收獲,不僅是把勞動成果帶回家,書本上關于‘麥浪滾滾’‘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描述,在參與過程中一下就明白了。一些勞動的細節,對寫作文也很有幫助。”
“不只是孩子成長,我也學到很多。”袁一宸的媽媽周維雅說,自己以前幾乎“五谷不分”,兩次活動,便理解了“春播夏種秋收冬藏”的含義。“實踐出真知,像春華秋實這類成語,‘田間課堂’可以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含義,效果遠勝課堂上的講解。”記者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