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要聞 > 正文
    最美人物張竹山:“作為黨員,我更要帶領大家致富”
    2021-08-11 07:40:00  來源:新華日報  

    過上好日子的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口岸街道引江社區居民們都說,自從張支書來了后,集體經濟富了、社區環境美了、群眾口袋鼓了,大伙的日子越過越美了。前不久,張竹山被授予江蘇“最美基層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農場里,成串的葡萄掛滿枝頭;村莊里,路寬地平、整潔有序……眼前這個集“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省美麗鄉村”等多個榮譽于一身的社區,過去窮得出了名,沒有水泥路、沒有自來水,干群關系緊張。

    2004年,原本經營著一家奶牛場的張竹山被推選為社區“當家人”。社區副主任韓高林回憶說,當時社區一窮二白、人心渙散,社區干部相繼離職。“他倒好,反其道而行之。”雖說如此,但韓高林打心底佩服張竹山的勇氣和擔當。

    接下這塊“燙手山芋”,張竹山有自己的考量。“我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15歲那年奶奶和父母相繼去世,撫養兩個年幼弟弟的重任就落在我肩上。”在張竹山最困難的時候,周圍鄰居經常送來生活用品。有一年春節,靠著老隊長送來的3元錢,他們家才過了個像樣的年。“人不忘本、樹不忘根,雖然現在我生活好了,但我要知恩圖報,尤其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更要帶領大家致富。”張竹山說。

    上任那天起,張竹山就給自己定下了三條“規矩”:一要對組織負責;二要對身邊同志負責;三要對老百姓負責。而當時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不到3萬元,還負債18萬元。引江社區咋翻身?張竹山帶領社區“兩委”班子反復討論商議,一致認為,要想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必須要解放思想,轉思路、換腦筋,摒棄“等靠要”的思想。

    2005年的一次偶然機會,張竹山發現,養牛的同時,可以種植雙孢蘑菇,形成循環經濟。于是,他自籌資金60萬元,建成14000多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帶領黨員干部示范種植。為節省村里開支,他“捐”出自家牛糞免費提供給蘑菇大棚做培養基。當年蘑菇產值就達到35萬元。嘗到蘑菇種植的甜頭后,張竹山便鼓勵引導居民發展蘑菇規模種植,村集體提供免租金土地,社區干部進行技術指導,實行訂單保底銷售。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參與蘑菇種植的群眾越來越多,掀起了一股比創業、比致富的熱潮。

    引江河是社區的核心資源和最大優勢,社區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在引江河西側新建一座物資中轉運輸碼頭。憑借碼頭優勢,社區成功招引深圳混凝土行業領軍企業——為海集團,總投資4000萬元的泰州市為海混凝土有限公司項目順利落戶,一下給社區帶來每年50余萬元的集體收入。

    引江社區還盤活閑置資產,動員社區在外能人回鄉創業,在全區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流轉土地1280畝,由3家農場統一經營管理,帶動一批村民致富。去年,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880萬元。

    葡萄種植大戶班正平,2012年前還是村里的困難戶,兒子難成家,本人又無業。張竹山主動找上門,鼓勵他種植葡萄,還提出將80畝荒廢的低洼田流轉給他。地是有了,可班正平手上一沒資金二沒技術,想靠種植葡萄脫貧,談何容易?見班正平一臉愁容,張竹山自掏腰包提供2萬元啟動資金,還給他送技術、找銷路。現在,班正平家的葡萄園上了規模,年收益近30萬元,日子也越過越好了。如今,一批像班正平這樣的困難戶過上了好日子,去年社區居民人均收入達32596元。

    幸福生活一個都不能少。81歲的李玉蘭老伴早逝,兒子觸電身亡,自己身患重病,張竹山不僅幫老人聯系醫院動手術,還幫她辦了低保、翻修房屋、裝自來水、購置電器,讓老人的生活沒有后顧之憂。

    一串數字,彰顯了引江社區的變化:這些年,社區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文體廣場2個,居民健身點6處;硬化主次道路25公里以上,安裝LED路燈350盞,通組通戶道路硬化率達100%;高標準改擴建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多年來,張竹山除個人資助15萬元外,還在社區設立扶貧專項資金,每年拿出近20萬元,用于幫扶困難群眾,讓困難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本報記者 董 鑫

    責編: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