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江蘇常熟,一位老人正為一群聾啞少年上一堂思政教育課。他伸出拇指和小指,從太陽穴部斜著旋轉上升,“夢想”這個詞的手語便表述出來。這位特殊的教師,就是被孩子們喚作“啞父”的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導中心老師陸振華。
“全面普及義務教育,殘障兒童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陸振華的信念。1973年9月,就讀于蘇州師范專科學校的陸振華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舉手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這句誓言他堅守了49年。
從零開始,自創教材攻克特教難關
1973年底,陸振華分配到蘇州地區昆山聾啞學校任教,迎接他的是一所沒有一位教師、一名學生、一本教材的“空殼學校”。更窘迫的是,作為聾啞學校老師,專攻物理化學的他一點手語都不懂。
困難沒有難住陸振華。他找到無錫市聾啞學校,專程學習手語,從吃飯、睡覺、行走等基本詞匯練起,日夜不息,半年里沒回家一次。學成歸來,陸振華和同事奔赴常熟、張家港、江陰等地招生,深入社區村鎮,挨家挨戶尋訪聽障兒童家庭,想方設法勸服家長支持孩子上學。一年后,昆山聾啞學校48名學生正式開課。
“一個男孩是父母綁著來上課的?!遍_學不久,一位聾啞男孩不愿上課,朝他又踹又吐唾沫。陸振華就坐到教室后排抱著男孩聽課,“特殊學生,需要特別關愛;特殊教育,需要特別奉獻?!辈坏揭粋€禮拜,男孩融入課堂。
1976年,作為特教骨干的陸振華依據組織安排,回鄉挑起常熟聾啞學校教學研究任務。他在工作中發現,“普通兒童小學時掌握有聲語言的詞匯量已經達到6000個,聽障兒童通常學習六年后才掌握2000個詞匯?!笨粗浑p雙期待的眼睛,陸振華決心編寫手語教案。
此后10年,他潛心鉆研,將日常詞匯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謄寫紙上,并在詞語旁標注手語手勢,寫成一本10萬字《聾人手語圖》。這本手語教案成為上世紀80年代蘇州地區聾啞學校首本自創通用教材。
送教上門,實現大齡聾人語言康復
“陸老師,謝謝您!”2021年教師節前一天,一位名叫錢毅的聽障者哽咽著向陸振華表達謝意。27年前,22歲的錢毅只能發出“咿呀”之聲,陸振華改變了他的人生。
1994年9月,錢毅進入聾兒康復班。經過專業評估,錢毅年齡偏大,已經錯過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陸振華陷入兩難,“把錢毅插入康復班,與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勢必會干擾口語訓練?!标懻袢A決定,無償為錢毅送教上門,并定制一套大齡聾人語言訓練計劃。
此后3年,每逢周末,陸振華便從常熟奔波50多里到張家港塘橋鎮錢毅家中授教。在陸振華的輔導下,錢毅的口語大有長進,掌握詞匯2000多個,超過國家三級康復標準,能自如地與常人交流?!跋皴X毅這樣的大齡聾人實現語言康復,這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是少見的?!标懻袢A說。如今,49歲的錢毅已成家立業。
堅持送教上門27載,陸振華先后為28名殘障學生義務授教。他還組建小桔燈送教服務隊,帶領全市98名教師為60多殘障兒童志愿培訓。
探索“隨班混讀”特教融合
2003年5月,陸振華把一份“建立特教管理機構必要性”的報告提交給市教育局。經過大半年苦心調研和論證,他帶領團隊在常熟創建全國第一家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在全市學校推廣殘障學生“隨班混讀”的融合教育。
“國內沒有成功經驗,多數學校都不敢嘗試?!迸c陸振華共事的常熟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孟春芳深有感觸。陸振華想在一所鄉鎮小學開辦特教班,第一次造訪吃了閉門羹,第二次去坐了冷板凳,到第七次感動了學校領導,確定全市第一所特教班創辦方案。得知徐市小學沒有專業師資,陸振華主動提出每周一次到徐市小學特教班支教,這一教就是2年。
十多年來,陸振華多方奔走,促成常熟84所中小學全部施行特教融合,建立起131個融合教育資源中心,上千名特殊兒童進入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全市特殊兒童入學率從60%提高至100%。“2022年,常熟特殊教育學校最后一屆學生即將畢業,這意味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已經融入普通學校之中。”陸振華說。
走出校園,他還推動建立常熟市知行家殘疾人服務社,面向全市聾啞學校畢業生招募培訓,為殘障學生探索職業出路?!拔蚁氤蔀橐幻瘘c師。”2013年從常熟聾啞學校畢業的王恒凱今年1月加入服務社,他字字吃力地說出理想,期望有一天能將親手做的蛋糕捧到陸振華面前。
一聲“啞父”,一生堅守?!鞍烟厥饨逃⑷诤辖逃葡蚋邔哟危屘厥饨逃母采w面更加廣泛,惠及更多特殊兒童?!?9歲的陸振華目光如炬。
(記者 洪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