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要聞 > 正文
    根向基層扎 勁往面上使 連云港連云區文明實踐造福鄰里街坊
    2024-10-31 08:55:00  來源:新華日報  

    新就業群體參加社區節日活動

    □ 本報記者 吉鳳竹 通訊員 易敏 顏彬 合韋 昕汝

    10月24日,天氣晴好,連云港市連云區開發小區的獨居老人楊友才盤算著收拾整理換季衣物和被褥,和社區愛心洗衣房的志愿者一溝通,隨后便有人上門。“洗衣房就在小區里,大件都上門取,被子也替我拿去曬了。”老人對志愿者的熱情周到服務贊不絕口。

    志愿服務扎根基層、社區活動異彩紛呈、惠民集市人氣爆棚……走在連云這個依山傍海的袖珍城區,隨處可見分布在漁村社區、企業商圈、文化廣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共同構成橫到邊、豎到底的服務網絡,將新鮮生動、熱辣滾燙的文明實踐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努力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全能型”打造 豐富服務供給

    “下班后回去吃飯、換裝備,7點前小伙伴們就抵達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文體活動場地了。”從格子工位到羽毛球場,身邊的青年夜校讓租住在西墅花園的殷碩實現狀態“絲滑切換”,“課程9月份開始,從基礎步伐到高級技巧,從單打策略到雙打配合,都有專業教練團隊輔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的場地資源、服務力量,為年輕人提供AI實操與應用、輕食制作、化妝技巧等20余項課程,讓“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新風尚。

    社區的年輕人就近學、馬上用,“生活圈”里志愿服務增添新生力量。在院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年夜校的學員們與黨員志愿者一道,忙著拍攝新一期宣傳片,將站內的“深夜書房”、非遺工坊、文體課程一一記錄,希望通過視頻傳播,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走進這里體驗“夜文化”。

    與此同時,得益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口袋公園、文體廣場、文創街區等“不設墻”的戶外文明實踐點不斷涌現,為老、青、小三代人提供愈加豐富的服務供給。“晚上青年夜校,白天老年大學,還有愛心托管,一整天都人氣滿滿。”院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周芷妤介紹,“一樓我們新開‘為民大食堂’助餐點,老人們來活動,可以順便吃了飯再回家。”

    串點成鏈、聚鏈成圈,連云區推動人員、資源、服務下沉至群眾“生活圈”,搭建起“1+9+50+216+N”五級站點體系,以“全覆蓋、全天候、全功能”的服務理念把更多群眾聚攏到文明實踐中來。同時積極暢通特色服務跨部門、跨村社流動,以精準多元的實踐供給、優質貼近的服務內容,吸引全民參與文明實踐,推進文明成果全城共享,努力打造群眾“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合伙人”聯手 激發集合效應

    近日,圍繞墟溝街道桃園社區鄰里中心建設,10家駐區單位碰頭謀劃,推動合理布局、資源互通,共同在老舊小區集中區域謀劃打造集學習、養老、托育、醫療、文體娛樂、志愿服務于一體的文明實踐綜合體。據了解,位于主城區的墟溝街道以“紅映墟溝”黨建品牌為引領,圍繞10家“大工委”聯席單位、60余家“大黨委”進駐單位,凝聚文明實踐的堅實力量,奔赴各居民小區,拓展“朋友圈”共繪城市治理同心圓。

    除了大的共建單位,文明實踐“合伙人”還包括那些分布廣泛的愛心店鋪。節假日期間,在區文明辦統籌下,“合伙人”志愿服務隊伍與愛心店鋪攜手開辦文明實踐流動大集,將100余項免費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其中既有家政服務、家電維修、義診保健、中醫養生等項目組成的惠民集市,又有適老化輔具展示、婚姻家庭咨詢、網絡安全宣傳等公益項目推廣,城市書房、閱讀組織、非遺匠人也一起帶來精致而火熱的文化大餐,受到大家的追捧。

    連云區統籌資源、一體規劃,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靈活嵌入群眾身邊的黨群服務中心、鄰里中心、文化站等基層站點打造中,推動條塊整合、要素流動、資源融通,包括共建企業、社會組織、愛心商鋪、文藝團體、公益人士在內的“合伙人”隊伍日益壯大,助力形成“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

    “新領域”答題 提升幸福指數

    送完一大早的第一批外賣,美團連云站騎手滕紹旭便來到附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歇腳,充電、加水、吃飯,接著又開始下一波送單。根據新就業群體的工作半徑、行駛路線和服務需求,連云區各級文明實踐陣地以共性服務和個性需求“雙重滿足”為目標打造暖“新”矩陣,就近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務,讓新就業群體感受“到站即到家”的溫暖。

    聚焦新業態從業人員、臨時居住人員等群體,連云區在外來人員多、人口流動性大、租住房集中的街道、社區不斷探索新需求、提供新服務,努力為他們提供便利日常工作、生活、學習的場館空間,常態化開展新市民夜課堂、黨史學習“云課堂”、青春志愿服務等,營造濃濃“家”氛圍。

    圍繞基層治理難題,連云區正通過文明實踐力量提供新方案。南巷社區居民高萬梅退休后,不僅成為活躍在社區一線的文藝骨干、志愿明星,更憑借自己的號召力成為推進小區自治的帶頭人。作為天成房開小區的居民,她帶領其他業主在沒有物業進駐的情況下,挑起了這個房齡老、體量小的老舊小區的管理重擔。小區沒有固定保潔員,她看到哪里臟,就主動拿起工具清理,日復一日擔當小區的義務保潔員。在她的影響下,如今每個樓棟的公共區域都由業主自覺開展維護清理。“現在小區的事大伙都一起操心、一起商量,能發揮余熱、帶動形成好風氣,我們也很開心!”高萬梅高興地說。

    文明實踐點亮幸福生活。“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連云區文明辦負責人說,“文明實踐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只有堅持‘靠民、惠民、育民’,才能迸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當前,連云區正以時代新風構筑起群眾美好生活的文明家園,引領更多的人與文明同行。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