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政風清。射陽湖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守望相助、攜手共進,身體力行傳承良好家風;他們言傳身教、盡心陪伴,用溫暖堅守孝老愛親;他們樂觀豁達、甘于奉獻,用行動詮釋最美家庭。
今天為大家介紹
蔣堡村典型
賴月萍家庭
一位廣東女孩因為愛情來到寶應,又因為生活愛上水鄉射陽湖。
一半是有愛情的滋潤,一半是有湖水的滋養。
在射陽湖鎮蔣堡村,賴月萍和李吉春的家庭是村里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父母都已經70歲,悠然安享老年生活,他們有一雙兒女,女兒在縣城安宜高中讀書,小兒子在鎮中心小學就讀。一家人和睦共處,父慈子孝。
有緣千里來
賴月萍,廣東省羅定市人。她是一個很單純執著的女孩,2008年,她和李吉春同在廣州的一家玻璃廠打工,李吉春忠厚老實,吃苦耐勞,她看在眼里,愛在心里,征得家人的同意結婚。婚后,她跟隨李吉春來到江蘇寶應,來到射陽湖鎮蔣堡村。
初進村的賴月萍一時傻了眼,沿著土路走到村子最里面,李吉春家只有兩間低矮的磚頭房子,她家雖不在繁華的廣州市區,但也是二層樓房,門前就是公路,生活富裕,交通便利。
但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她樂觀的天性相信愛情,相信李吉春,也相信以后的生活會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好。
她這樣希望也這樣付諸行動,她照顧體弱多病的婆婆,孝敬辛勞種田的公公,與奮發圖強的愛人同甘共苦。
艱苦創業期
賴月萍善良勤快,開朗大方,有妻子的堅定陪伴與安慰鼓勵,李吉春立志改變一窮二白的家底。
▲賴月萍和丈夫李吉春在玻璃廠工作
從廣州回來后,兩個人到小官莊玻璃廠上班,李吉春是吹玻璃的熟手,賴月萍卻一點不會,她主動要求學習吹玻璃,不怕悶熱、不懼活多,她手腳勤快悟性強,很快學會了吹玻璃的技術,打工幾年后,兩個人決定回家辦玻璃加工廠。小廠子搭建好了兩個月,沒有一份訂單上門,李吉春就到以前打工的玻璃企業懇請人家分一點訂單給他們做,都說同行是冤家,但李吉春誠實本分,給他們留下極好的印象,訂單多時會分一些急活給他。
一個在外跑訂單,一個在家做產品,晚上回家的李吉春還和妻子一起做產品到深夜,三年之后,他們的訂單也越來越多,兩個人來不及做時,也會分一些給附近的其他人家。
侍奉雙親孝
幾年起早摸黑的辛苦,終于攢了點錢,小兩口決定在縣城買房。
但2020年下半年,公公患了膽腫瘤,情況危急,需要到省醫院治療,光醫藥費需20萬元,公公怕花了孩子的買房款不肯治療,賴月萍毫不猶豫地說,錢沒了可以去掙,人沒了就什么也沒有了,我們一定要將您老治好。經醫院全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在南京住院一個月,李吉春寸步不離陪護。
在公公住院期間,賴月萍一個人辛苦支撐著家,醫院和家里都要開支,她照顧著婆婆和孩子,有訂單來照接不誤,白天黑夜地趕貨,丈夫帶著做過手術的父親回家,看到妻子臉小了一圈心疼不已,賴月萍看到丈夫消瘦也心疼無比,賴月萍沒有抱怨苦累,而是對愛人說,我們還年輕,多接點活再攢錢。
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公公出院后癱瘓在床,李吉春要接單、送貨,賴月萍一邊加工玻璃產品,一邊照料公公和身體亞健康的婆婆,一日三餐清爽可口、營養豐富,兩年來在賴月萍的細心調理、精心護理下,老兩口的身體都有好轉。
賴月萍婆婆說,一個家庭要好,就好在媳婦身上。
她以前身體虛弱,重體力活干不了,做家務活也累得慌,看兒子從廣州大城市帶回來媳婦,又歡喜又發愁,兒媳婦長的小巧又討喜,她擔心窮鄉僻壤的地方媳婦待不長久,讓她意外的是,賴月萍不但在這里過了二十多年,還生下一女一男,她自己的身體因為賴月萍長期精心服侍、再加上看到孫子孫女活潑可愛,竟大有好轉,現在可以洗衣做飯帶小孩了。
一家人各盡所能,玻璃廠的生意也越發興旺,訂單有來自廣東、福建、浙江、重慶等全國各地的。
久病見真情,孝心感人深。賴月萍的故事感動著村里的每一個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諧家庭中,她成了最好的典范。
賴月萍的母親和哥哥在幾年前來過射陽湖,看李吉春一家都對賴月萍疼愛關心,射陽湖環境優美,生活小康,住了兩天便滿意返鄉。
有緣千里來相會,千里之外的廣州女孩帶著濃濃的愛走進愛人的家庭,融入水鄉生活,扎根射陽湖這片土地,他們的家庭因為愛情和尊重、因為努力和追求,過得和和睦睦、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