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作品展示吸引市民駐足。徐州文化館 供圖
本報訊(記者 張瑾)從1月22日、農歷小年開始,位于倒馬井街區的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里便始終洋溢著濃濃的年味。以“國潮漢風年”為主題,2025徐州·倒馬井第二屆年俗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周邊百姓和來徐游客找到了久違的鄉愁。
倒馬井街區是徐州歷史文脈——彭城七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進駐倒馬井街區一年來,致力于打造“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常態化開展非遺互動體驗、系列民俗展示、傳統戲曲周周演等群眾文化活動,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過大年看大戲是春節期間最具儀式感的活動之一。豫劇《包青天》、戲曲小品《喜相逢》、柳琴戲《走娘家》《喝面葉》……2月1日(大年初四)至2月4日(大年初七)下午,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連續4天舉辦“徐州好腔調——春節驛站有大戲 戲曲名家名段展演”活動,讓老百姓過足戲癮。
參與戲曲演出的演員皆是來自我市各行各業的文藝熱心人。懷著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與夢想,他們有的是專業院團退休的戲曲名角,更多的是喜愛演藝、熱愛生活的票友,在徐州文化館公益課堂經過系統學習,走上了群眾文化的大舞臺。
于初五和初七分別表演了整出柳琴戲《張郎與丁香》《清風亭》的紫薇柳琴劇團、龍韻柳琴劇團,皆是由徐州文化館培育的優秀演藝組織,劇團的演員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在近年的徐州文化館惠民演出中大顯身手。
大年初六下午,江蘇柳琴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姬光榮帶領徐州文化館柳琴沙龍的6位學員上臺,表演了壓軸戲、柳琴情景劇《江姐就義》。“老百姓渴望的眼神、熱烈的掌聲,都是我們表演的動力。”從專業院團退休的姬光榮說自己“忙并快樂著”。
有著30年歷史、不但吹出了糧食還吹出了票子的馬莊農民樂團,于大年初七在文化驛站舉行了新年專場綜藝演出。舞蹈《歡慶》、相聲《如此騙局》、快板《兩姐妹回鄉》、川劇《變臉》、小品《連心肉》、舞蹈《共圓中國夢》等精彩節目,在現場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
“文化驛站走進社區,農民樂團走進城市,城鄉文化大拜年的盛景,給大家留下美好的記憶。”徐州文化館館長楊孝軍表示,“新的一年,徐州文化館還將繼續發揮文化館公共文化主陣地作用,將更多優質文化送到百姓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