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蘇北田野,金黃麥浪與碧綠稻苗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畫卷。在收割機的轟鳴聲中,泉山區柳新鎮魏莊村的田間地頭正上演著另一番豐收盛景——近年來,隨著一場場移風易俗變革在這里悄然發生,文明新風似靈動音符,躍進百姓心田,奏響了一曲鄉村振興的文明樂章。
6月27日,柳新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氣氛熱烈,一場備受矚目的宣講會在此舉行。這場宣講會的主角,正是徐州市移風易俗案例匯編重點案例——柳新鎮魏莊村。從舊習慣到新風尚,魏莊村以其獨特的“四步走”策略推動移風易俗實現深層變革,展開了一場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的轉型蝶變。
黨建引領:破陳規 迎轉機
曾經的魏莊村,被紅白事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陋習困擾,村民之間互相攀比之風盛行,哪怕囊中羞澀也要舉債辦席,由此引發的婚姻財產糾紛屢見不鮮。“那時候村里的風氣,確實讓人很頭疼。”宣講會上,魏莊村工作人員感慨道。
轉機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魏莊村以黨建為引領,將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一場深刻變革就此拉開帷幕。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通過建立紅白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從制度層面為移風易俗筑牢根基,有效遏制了歪風邪氣蔓延。
如今,魏莊村已連續多年獲評省、市“文明村”。走進魏莊村,綠樹成蔭、道路整潔,產業蓬勃興旺,矛盾糾紛的不和諧聲音大幅減少,一幅和諧秀美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訴說著黨建引領下的文明蛻變。
多元宣傳:潤心田 樹新風
在移風易俗的道路上,宣傳引導是關鍵一環。宣講會上,魏莊村分享的“宣傳引導四步走”策略,贏得現場陣陣贊嘆。
線上宣傳別出心裁。村里借助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平臺,播放精心制作的移風易俗短視頻。這些視頻內容豐富、形式鮮活,既有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又有深入淺出的政策解讀,讓村民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文明新風尚的熏陶。
線下宣傳多管齊下。道德講堂里,一場場精彩講座傳遞正能量,讓村民們深刻認識到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LED屏上,滾動播放的文明標語時刻提醒人們摒棄陋習、倡導新風;戶外宣傳欄中,圖文并茂的宣傳畫展示了移風易俗的成果和典型事例,吸引村民們駐足觀看。
村民秦大伯的故事,正是文明新風深入人心的生動寫照。2021年,秦大伯的妻子離世后,他主動遵守村規民約簡辦酒席,并將老伴安葬在公墓。“現在大家都覺得,簡辦不是丟面子,而是真省心。”秦大伯的話,道出了眾多村民的心聲。
創新舉措:響喇叭 接地氣
“鄉親們吶,今兒個咱嘮嘮這移風易俗的大好事兒……”如今,魏莊村的田間地頭常回蕩著這樣親切又接地氣的鄉音,用“土言土語”傳遞著移風易俗的新理念。
為讓文明新風更接地氣,魏莊村創新推出“土味喇叭響起來”的做法。村組宣傳員們用熟悉的方言,在田間地頭、村頭巷尾宣講。親切的鄉音讓村民更易接受和理解移風易俗的好處。
流動宣傳車穿梭在村巷之間,成為傳播文明新風的移動陣地,所到之處總能吸引村民駐足聆聽,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與此同時,村里44名固定志愿者、25名移風易俗勸導員活躍在一線,像一顆顆文明的種子,將文明新風播撒到每個角落,讓文明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制度保障:列樹陣 成自覺
“移風易俗不是一陣風,得有制度來撐腰。”魏莊村獨創的“樹陣管理”制度,成為此次宣講的一大亮點。
該制度以“群眾為基、黨員為葉、驛站為枝、支部為桿、總支為樹陣”,構建起緊密相連的管理體系。黨員被分配到“紅色驛站”,每名黨員聯系N戶群眾,實現政策宣傳、矛盾調解“零距離”。在制度的保障下,移風易俗從政府單方面推動轉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如今的魏莊村,村規民約上墻入心,文明標語隨處可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成為村民共識,文明之花在這里綻放得愈發絢爛。
移風易俗,既是鄉村振興的“必答題”,更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金鑰匙”。從“陳規陋習”到“文明新風”,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魏莊村以“四步走”策略蹚出一條鄉風文明建設新路徑,正以嶄新姿態傳遞新時代文明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本報記者 段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