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海門區第二批公益電影放映活動啟動,共601場次,從10月持續至12月。今年以來,南通市海門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圍繞“文化惠民”,深入開展多樣性、創新性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全區群眾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創新融合發展 群文活動塑品牌
7月24日晚,第十八屆“海門之夏”廣場文藝調演暨第四屆“點亮海門之美”文旅夜市開幕式在城區府南綠廊舉行。
近年來,海門不斷創新優化“海門之夏”廣場文藝調演服務形式和內容,深入挖掘創作藝術精品,把越來越多優質的文藝演出送到百姓“家門口”。本屆“海門之夏”共推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22場,參演節目近300個,服務觀眾3萬多人次,進行了直播20余場次、各級各類宣傳報道30余次,有效提高了“海門之夏”廣場文藝調演活動的品牌知名度。此次活動還首次全程融合文旅夜市,定制開展書香夜市、人才夜市、非遺市集、美食市集、文創潮玩等主題集市,通過“文化味”碰撞“煙火氣”的形式,做強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特色,推進江海特色文化強區建設,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海門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海門之夏”廣場文藝調演活動是海門持續打造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自2006年創辦至今,已連續舉辦18屆,累計演出1000多場,參演節目5000多個,參演人員近4萬人,服務觀眾90多萬人次。
精品戲劇下鄉 文化潤民促振興
不久前,大型原創海門山歌劇《常樂兒女》首演。該劇為江蘇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南通市重點文藝精品生產扶持項目。
該劇講述了以女主人公林云為代表的來自張謇故里的鄉親們,在張謇先生愛國愛家鄉思想的感召下,為大生紗廠生產“魁星牌”棉紗,提供優質棉花的故事。全劇包含20個左右的唱段,既保留了傳統山歌的韻味,又結合現代音樂元素,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以詞達意,塑造常樂兒女勤勞質樸的優秀品質,從側面彰顯了張謇先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常樂兒女》在海門大劇院精彩上演后,受到了群眾的好評。為大力弘揚國家級非遺海門山歌,讓群眾共享山歌文化,該劇目在全區范圍內巡演。今年8月,《常樂兒女》入選2024年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劇目展演,全省共有20部劇目入選,該劇是南通市縣級文藝院團唯一入選的劇目。
截至目前,海門山歌藝術劇院深入開展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鄉村、進校園活動,在余東鎮、三星鎮、三廠街道、海門街道等區鎮展演20余場次,充分彰顯文化惠民社會效益,不斷提升“張謇故里·詩畫海門”城市品牌影響力。
公益電影放映 點亮群眾夜生活
9月30日晚,在海門區包場鎮聯合村,公益電影《血戰微山島》上映,吸引眾多群眾觀看。大家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時而歡笑,時而感動。“講的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我們看得非常投入,非常感謝政府帶來的文化惠民活動。”聯合村村民說道。
至此,第一批704場次的“惠生惠影”公益電影全部放映結束。
今年以來,南通市海門區把公益電影放映作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組織開展“惠生惠影”公益電影放映活動;加強“進養老院”“進企業”等場所的放映力度,把公益電影送到需要的地方。展映活動影片主題鮮明,情節生動,扣人心弦,不乏《長空之王》《萬里歸途》《奇跡笨小孩》等一些觀眾喜愛的影片,不僅為村民送上一份“文化大餐”,豐富了文化生活,還弘揚了時代主旋律,傳遞了正能量,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