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鹽城市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時代特征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元、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以書香涵養群眾生活的“幸福半徑”,不斷刷新城鄉文化活力指數。
“這兒環境很好,圖書種類豐富,和市圖書館通借通還,非常方便?!?月21日,正在鹽城市圖書館蘇州銀行鹽城分行品蘇分館里看書的章先生表示,他就住在附近,閑暇時常帶著小孫子過來看看書。記者在現場看到,館內設計典雅,空間布置簡潔明快,高大的書架呈弧形走向,頗具特色。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分館占地100平方米,藏書4000余冊,還提供網絡閱讀區、自習區等功能區域,配備自助借還機。場館在建設之初就圍繞周邊生活圈的人口密度、人口結構、讀書需求等開展深入調研,在區域位置、書籍種類上做到合理布局。
今年,鹽城市重點打造16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并以此為抓手,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持續鞏固提升書香城市建設成果。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設計上,體現了主題特色和地域特點,空間場景、裝飾布置等都具有獨特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展現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優化功能、合理配置方面,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充分滿足了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針對性、有吸引力、有創意的服務項目和內容,進一步提升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和資源配置的多元化。有些空間則是在現有的公共文化空間基礎上進行創新性改造,拓展服務功能、提升供給質量。
“原來虎頭鞋是這么做出來的,太有意思了?!苯衲晔罴倨陂g,鹽城晚報小記者走進鹽都區群眾文化藝術館,零距離了解非遺項目,親身參與制作,全方位感知家鄉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鹽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代表,鹽都區群眾文化藝術館多年來積極傳承和弘揚非遺項目,館內專門布置了非遺展廳,展示了淮劇、相聲、快板、花鼓、道情、蕩湖船等具有里下河風情的特色民俗,以及柳編、剪紙、面塑、虎頭鞋等民間非遺項目。該館通過與媒體、學校合作的形式,邀請小記者、小學生參與實踐,邀請非遺工匠名家現場制作、表演,讓孩子們了解非遺歷史、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品味家鄉民俗的特色趣味,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里。
同時,鹽都群藝館還結合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相關要求,以鹽瀆大舞臺為主體,堅持文藝惠民,打造群眾文化品牌,先后舉辦多場大型文藝活動,并創作一大批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接地氣、受歡迎的原創藝術精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育優秀文化志愿團隊,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優化資源利用,引領社會風尚。
據了解,2021年至今,鹽城市已重點打造60余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鹽南高新區7000平方米的“言+買”書匯已成為當地的文化新焦點;鹽城經開區中韓文化客廳專門設立了全市首個外國專家書屋;射陽恒隆書房藏書3.6萬冊,已成為當地新的文化聚集地……一個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讓廣大市民樂享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選擇。鹽城市不僅在服務品質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大眾精細化、多元化、個性化、體驗化需求,同時,相關部門還建立群眾需求征集反饋機制,完善無障礙軟硬件設施,以高品質服務吸引群眾、以溫馨服務留住群眾。□記者 顧善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