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干(右)手把手“帶徒”。 資料圖片
通訊員 徐丹 記者 趙雅瓊
“重走了一次長征路,更深刻地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希望你們能以先輩先烈為榜樣,立足崗位擔使命,為建設平安揚州、法治揚州貢獻自己的力量。”昨天,剛參加完“重走長征路、奮進新征程”活動回到寶應的李樹干再次“上崗”,在社區民警培訓基地和青年民警們分享自己此行的感受,鼓勵他們開拓奮進,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1991年,退伍后的李樹干成為寶應縣公安局氾光湖派出所的社區民警。1999年,氾光湖鄉被撤并,派出所和其他政府機關全部撤走。考慮到群眾需要,派出所設立了氾光湖警務區,決定安排一名民警留守。“工作總得有人做,我是黨員,熟悉當地情況,我來守!”李樹干選擇了留下。
自此,李樹干就如同一棵大樹,深深扎根在這里。從警30年時光里,他成了氾光湖群眾心中“永不打烊的110”。“接到電話,立刻出發”是他對百姓的承諾。島上的每一家農戶、每一條漁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平均每天奔走四十公里的他,先后騎壞了2輛摩托車、5輛自行車,光記載社情民意的筆記本就有80多本。
2006年冬季一天的凌晨2時,李樹干接到派出所電話——有人被騙,流落在氾光湖。路上濕滑泥濘,李樹干找了整整兩個小時,途中摔了一大跤,才找到報警人。他將其帶回警務室,提供了方便面,并自掏腰包給了路費,將人安全送走。事后,他才感覺右手疼痛異常,去醫院檢查發現,小指在摔倒時骨折了。醫生讓他手術,他卻執意不干:“那就得耽誤我出警了!”至今,李樹干的右手小指根部還有一塊凸起,手指還有些畸形。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農民的兒子”,李樹干始終站在群眾身邊,從群眾利益出發,盡全力偵破刑事案件、調解矛盾糾紛。駐島期間,他化解矛盾糾紛近6000起,讓“矛盾不激化,糾紛不出島”。
后來,氾光湖陸續建了多條通往外面的道路和橋梁,不再是一座孤島,人員流動性更強,給治安管理帶來新挑戰。李樹干深入推動警格和網格“雙網融合”,守護著轄區平安,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退休前幾年,李樹干開始為“接班人”的事情張羅。最終,“95后”社區民警顧歡正式拜師成為他的徒弟。幾年時間里,李樹干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傾囊相授。2020年,退休儀式現場,李樹干鄭重地將警用摩托車、警務室鑰匙、工作包、對講機、執法記錄儀等辦公物品悉數移交給了顧歡。李樹干說,自己移交的不僅是辦公用品,也是守護一方平安的“接力棒”。
如今,李樹干依舊走在為民服務的路上。他被任命為寶應縣氾水鎮牌坊村黨總支副書記和總網格長,還做了全省社區民警培訓基地的教官,定期與年輕民警交流互動,為培育更多優秀的社區民警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