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
近年來,揚州古城保護和城市更新捷報頻傳:廣陵路、皮市街、小秦淮等傳統街區在保護傳承中煥新顏,古城更新項目獲省城鄉建設發展專項資金1.45億元,“老城保護與復興的揚州實踐”成果亮相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文化遺產展區,“揚州探索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融合發展新路徑”案例獲住建部推廣,古城保護的“揚州模式”不斷邁出江蘇、走向全國。

揚州古城夜景。資料圖片
小秦淮河沿線:涌現不少“網紅打卡點”
省級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小秦淮保護更新二期項目是由城控集團負責實施。作為古城保護利用主力軍的城控集團,始終致力揚州古城保護利用和城市更新工作,精雕細琢,織就古城揚州古今輝映“雙面繡”。
2023年,按照省、市各級政府的戰略部署,城控集團啟動了第一批省級城市更新示范項目之一的小秦淮保護更新二期。小秦淮街區總投資約3.16億元,于2025年元旦正式開街。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這一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城控集團不僅注重保護,更注重利用,采取“國企主導、社會參與、主客共享的模式”,以非遺工坊、小劇場、青年集聚區、主題餐廳等體驗式消費場景為主,目前整體招商率已達82%。首批開業的項目如“長樂聽濤”早茶、十間院民宿、內向酒店及糖水咖啡等反響良好,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環境的改善,新業態的植入,也讓古老的小秦淮河重新煥發了新生,一些社會資本開始積極參與,古琴店、揚州絨花手工店、喜晴山居民宿等一批由社會資本投資的業態紛紛開業,展現了一種共生共榮的文旅共融景象,彰顯了“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新理念。
廣陵古城:四大片區20個板塊更新
在廣陵古城,一大批項目也在推進實施,聚焦廣陵路、皮市街、仁豐里、南河下四大片區,先后實施了20個板塊更新,總投資19.9億元。
自2023年以來,已完成原廣陵小學更新、原蘇北電影院更新、蘇唱街1號更新等33個節點子項目,并帶動社會資本,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7億元;群藝館更新改造、綠楊旅社修繕、劉莊(馀園)保護更新等一批項目,正緊鑼密鼓施工之中。
同時緊扣民生工程,已完成近3萬平方米公房民居解危修繕、30余條歷史街巷風貌整治,建成口袋公園及微綠地50余處;創新民居修繕“多方聯審”工作機制,引導居民自主修繕,一年來,已審批94戶民居修繕。
“以三個省級試點更新項目和兩個專精特新項目帶動片區化的改造提升,以文旅融合串聯起四大歷史文化街區的產業集聚,以民生項目織補起古城的整體風貌保護,極大改善了古城人居環境與空間品質,古城文化吸引力與經濟活力顯著提升。”專家說。
精雕細琢:打造“活力精致人文”新樣板
在古城保護利用和城市更新中,揚州通過精雕細琢,成功打造了“活力精致人文”新樣板。
圍繞“文博新場館、文化新空間、文旅新業態、文創新產品、文藝新活動”,充分挖掘古城現有68處文博場館的資源價值,打造“百館之城”,已建成河下義方傳承館、月見揚州展示館、魏源與揚州展示館、電影記憶展示館等,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中華詩詞博物館揚州館、小秦淮民俗文化博物館、揚州方志館暨廣陵古城城脈記憶展示廳、劉莊傳統建筑營造技法傳承工坊建設。
為破解資金難題,積極上爭項目資金、政策等保障要素。南河下、仁豐里項目獲中央預算內投資2.76億元,廣陵路改善更新項目和皮市街片區保護更新項目分獲省城鄉建設發展專項資金5520萬元和4000萬元。仁豐里《揚州創新街區原住民“收儲租”更新模式》成功入選住建部“探索城市更新多方參與機制”典型范例,向全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