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崇德向善的文明行為催生和諧宜居的文明舒適度。宿遷市宿城區洪澤湖路府苑小區對面的斑馬線處,車輛主動禮讓行人,行人對駕駛員微笑點頭,交通井然有序;走進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大樹、古井、老橋散發著歷史氣息,耿車將鄉風文明建設融入農房改善工作,環境大變化,卻古樸依舊。
近年來,宿城區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引導群眾在文明創建中發揮主體作用。以踐行《人情新風“宿9條”》《文明宿遷“誠10條”》為主要抓手,持續放大《宿遷文明20條》2.0版品牌效應,不斷賦予其新時代內涵。
組織普法宣傳志愿服務隊開展送法下鄉活動,走進社區開展“送理論政策”志愿宣講活動,開展“關愛兒童口腔健康愛心義診”為殘障兒童送上冬日溫暖……秉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宿城志愿者們用無私的奉獻詮釋志愿精神,在寒冷的冬日像一縷暖陽溫暖人心。
文明有底色,最美“志愿紅”。宿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聯合各志愿服務支隊,面向農村服務基層,常態開展“有序排隊不插隊”“垃圾分類”“文明餐桌”“壓歲錢不變味”“喬遷不請客”“文明送兵”“大手牽小手 新風齊步走”“立文明家風 樹文明新風”等文明主題志愿活動。推動宿遷市陽光志愿者協會、宿城區法潤萬家志愿者協會等優秀志愿服務組織與鎮村結對共建,培育“二丫三留守”“鄰里微幫”等鄉土志愿服務品牌項目10余個,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城區堅持把為民辦實事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聚焦改革發展,宿城區實施新一輪文明誠信高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三化六提”打造“五心”營商環境,展現“全國文明誠信高地”C位擔當,有效提升城市品質品味,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開展‘誠10條’活動以來,街道也開展了文明示范評比活動。現在我們工作非常有動力,每天都想著把服務做得更好,做到誠信第一、服務第一 、質量第一。”宿城區項王路商戶店面經理楊艷說。
通過“典型創評”激勵群眾成為宿城區推動文明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該區持續推進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廣泛開展“好母親、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等家庭角色推選,全區鎮村兩級文明家庭戶占比達30%。深入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評選活動,先后推薦“全國道德模范”1人、“江蘇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5人、“中國好人”13人、“江蘇好人”32人,市級典型26人,區級典型110余人。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創評活動,獲評全國文明鄉鎮1個、文明村3個,省級文明鄉鎮6個、文明村10個,市級文明鄉鎮4個、文明村40個。
文明之花競相綻放離不開“繡花”功夫精心培育。圍繞《宿遷文明20條》《人情新風“宿9條”》《文明宿遷“誠10條”》等文明公約,宿城區堅持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宣傳引導,推動文明公約融入百姓生活。該區積極創新探索宣傳工作常態化、特色化,創作蘇北大鼓、蘇北琴書、快板、曲藝、舞蹈等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新風主題劇目50余個,通過百場文藝演出、周末書場、琴鼓村村行等文藝匯演方式向基層群眾展演,真正實現“文明公約”家喻戶曉,條條入心,人人力行。
為了讓“文明”在群眾心中落地生根,宿城區各村居(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抓住黨員干部、鄉賢、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典型示范,通過簽訂承諾書、錄制“我為宿城代言”視頻等形式邀請他們就近就便加入村居(社區)紅白理事會、新風勸導志愿隊,積極參與新風勸導活動。同步打造“文明20條”“人情新風示范村居”“人情新風示范酒店”等實踐點位,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浸潤文明。人情新風“宿9條”推行以來,全區人情消費事項較往年同期相比減少約33.7%、戶均人情支出降低約45.2%。(解爍 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