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宿遷市泗洪縣重崗街道京公館小區業主鄒大娘看到手機屏幕上顯示成功驗證的提示時,她拉著上門走訪的小區黨支部書記王亞楠的手笑得合不攏嘴。這一幕是泗洪縣“干部下沉 知情解難”基層治理提效行動的一個生動注腳。
今年以來,泗洪縣將“干部下沉 知情解難”基層治理提效行動作為縣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的“書記項目”精心部署。全縣380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870余個下沉工作組,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遺漏”的包村聯戶網格。該縣應急管理、綜治、司法、衛健等多部門力量緊緊跟上,共同編織起一張聽民聲、紓民困的精細治理網絡。
社區干部化身“全科管家”,黨群服務中心變身“會客廳”,泗洪縣大樓街道正以“干部下沉”為筆,在基層治理答卷上書寫溫暖篇章。
大樓街道全力打造“15分鐘黨群服務圈”,將黨群服務中心進行親民化改造,按照居民需求打造出“一站式”服務大廳,從社保辦理到政策咨詢,讓居民“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該街道精心設置的養老服務站已成為老年群體的溫馨家園。在老舊小區、商業樓宇等區域,該街道干部牽頭建起“紅色驛站”“網格微家”,為快遞員、外賣騎手等群體提供可休息、可充電的港灣。
大樓街道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實施“民生提質”行動。為凝聚治理合力,該街道創新推出“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機制,動員居民參與。如今,已有600余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在積分兌換、“最美志愿者”評選的激勵下,鄰里互助蔚然成風,干部與群眾攜手繪就基層治理的溫暖圖景。
泗洪縣用“干部下沉”來錘煉干部作風。該縣要求黨員干部在“下沉”過程中深入走訪、發現問題。該縣城區100余個小區在小區各樓道、“三務”公開欄等處公開小區黨支部書記和在職黨員信息,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同時,黨員干部帶項目進小區,4400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報到、服務、解難。
泗洪縣青陽街道將樓棟微網格精心打造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425個樓棟微網格成為全新的治理單元,347名街道干部、78名物業公司骨干及在職黨員化身“五員”(宣傳員、巡查員、信息員、調解員、服務員),359份重點群體檔案成為資源傾斜的“民生坐標”。
商家、企業等各方力量紛紛投身社區(小區)的管理與服務,積極捐資捐物,齊心協力開展治理工作。便民小菜園、充電樁等69項“微實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泗洪縣金色家園小區居民李女士豎起大拇指稱贊道:“干部‘沉’下來,解決問題快多了!”該縣穎都家園小區居民陳燕則用順口溜風趣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干部‘沉’下來,問題‘浮’上去,生活‘暖’起來!”
正如群眾所期盼,泗洪縣“干部下沉 知情解難”基層治理提效行動真正做到“進”人心、“幫”實處。
近日,泗洪縣臨淮鎮小街社區的“板凳議事會”引人注目。臨淮漁村小區的50余名搬遷居民與社區干部就小區綠化、公共設施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現場共收集意見建議20條,當場解決實際問題11項。“農房改善不是‘一搬了之’,更要讓群眾‘住得稱心’。”小街社區黨總支書記余先寶說,其余未解決事項均已納入民生服務臺賬,將設定時限進行辦理。
泗洪縣重崗街道果園社區的“三務”公開欄上,近期新增了一項民生實事項目——生產路及橋涵破損維修。社區干部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居民對此類問題的解決十分迫切。經過向上級申請,社區計劃新修140多米的水泥路并維修3座橋涵。這將徹底解決居民生產生活中的出行難題。“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微實事’!”居民老李贊不絕口。
在泗洪縣魏營鎮,“紅黃藍”三色戶情檔案成了干部的“民情導航圖”。紅色標注重點群體,黃色跟蹤低收入邊緣戶,藍色覆蓋一般戶,精準鎖定需求。該鎮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模式”讓70余項村級民生實事項目和6項鎮級民生實事項目從紙面落到地面。
干部腳底沾泥,群眾心里有底。在泗洪縣,“下沉”不僅是姿態,更是方法;解難不僅是任務,更是情懷。從“紅黃藍”檔案的精準施策,到“板凳議事會”的民主協商,再到“微實事”的落地生根,一幅干部與群眾共繪的基層治理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 本報記者 趙淑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