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深化改革試點提升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
信長星許昆林懷進鵬羅文出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9月14日,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啟動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省政府《關于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分別出席有關活動。
作為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將以南京、蘇州為核心承載區,首批確定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三大產業方向,分別遴選20所左右國內高校參與建設。區域中心將搭建開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臺,推動高校與企業“雙向奔赴”、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力爭通過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為產業應用場景豐富、創新活力活躍、轉化機制暢通、創新生態開放的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行示范區。
啟動會暨簽署儀式上,信長星、許昆林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謝教育部長期以來對江蘇發展的大力支持。信長星指出,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重要一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全國教育大會剛勝利閉幕,教育部就與江蘇啟動共建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這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必將為江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注入強勁動能。作為首個試點省份,我們深感這既是重大機遇,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江蘇將把共建區域中心作為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的一項標志性改革舉措,舉全省之力強化服務保障、落實重點事項、深化制度創新,推動企業與高校共同選題答題,著力構建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真正把高校人才資源、創新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懷進鵬指出,高等教育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和科技成果的“富礦”。江蘇創新要素集聚、產業基礎扎實、資本市場活躍,擁有承載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豐沃土壤。此次攜手建設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教育彰顯戰略屬性、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實踐。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產業需求為牽引,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紐帶,帶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要探索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效辦法和清晰路徑,豐富政策資源供給,構建完善激勵機制,促進“四鏈”深度融合,把區域中心打造成為創造知識和市場價值、培養人才、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源頭,支持國家創新效能整體提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我省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提出了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市場監管科技支撐、完善質量技術服務體系、深化標準化改革創新、加快重點產業質量提升、促進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強化重點領域安全保障、推進市場監管數字化轉型等10個方面合作事項。
簽約儀式上,信長星、許昆林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謝市場監管總局一直以來對江蘇工作的關心支持。信長星指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江蘇市場規模大、經營主體多,更加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持續釋放。希望市場監管總局繼續給予指導支持,把更多重大平臺載體、先行試點探索放在江蘇,助力提升全省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羅文指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近年來,江蘇市場監管工作扎實推進,為服務保障全省高質量發展發揮了應有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市場監管總局將全力支持江蘇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希望雙方加強組織協調、深化改革創新、完善配套措施,推動合作事項落地見效,為全國市場監管工作創造更多經驗做法。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王光彥,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東南大學校長黃如等高校負責同志,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有關司局負責人,部分專家代表;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白清元、柳軍,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雷平;江蘇省市領導劉小濤、儲永宏、馬欣、趙巖、陳之常分別參加相關活動。(記者 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