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江蘇最美人物 時代楷模 > 江蘇最美人物 > 正文
    最美醫務工作者—胡星星
    2020-03-06 12:45:00  來源:荔枝新聞  

    編者按:

    為了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江蘇派出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個學科醫務人員的精銳力量,在湖北保衛戰主戰場治病救人,用血肉之軀、赤誠之心和精湛醫術,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譜寫了一首首動人戰歌。3月3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信息云技術,聯合發布第四批在戰“疫”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事跡。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奮戰在防疫前線的“最美醫務工作者”,傾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疫情緊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作為一名黨員,我想只不過是換一個地點去戰斗,相信我們一定能打好這場戰役。”在大年三十的出征動員會上,胡星星堅定地說。第二天,他就帶上行囊,隨隊出發武漢。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給妻子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她自己已經走了。“我作為一個醫生,也許我能給病人做很多,但是,對我的家人,我可能做不了什么,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讓他們少擔心一點,哪怕少一個小時一天都是好的。”

    胡星星和同事們出發前在南京南站給自己打氣

    其實,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心中早已有了猜測,“以我對他的了解,我知道他一定是第一個報名沖在前面的,我沒有說出來,其實他怕我擔心,我也是怕他會分心。”

    隨叫隨到 他是技術精湛的重癥科醫生

    胡星星和同事陳浩被稱為“重癥二人組”(右為胡星星)

    胡星星在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時就是科室的“技術總監”,素有“胡一針”之名——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血濾導管這些需要穿刺的操作,都一針見血。到了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后,胡星星被安排在呼吸科普通組,但作為急重癥專業醫生,經常會協助各區搶救最危重病人。他與同事陳浩多次聯手,從插管,深靜脈,呼吸功能維護到帶機轉運,默契配合,成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ICU以外唯一可以進行全套有創呼吸治療的專業力量!

    2 月 6 日,呼吸科三科有一名女性老年患者呼吸衰竭加重,值班醫師呼叫重癥援助。胡星星立刻從二科趕來,給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并進行肺復張治療。老人經搶救后癥狀好轉。

    2 月 7 日,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在如廁時突然暈倒,胡星星帶著他們病區的呼吸機火速前來支援,并做好氣管插管準備。經過無創通氣后,患者氧合明顯改善。

    2 月 9 日,一名患者病情惡化,氧合難以維持,胡星星立刻趕到病人所在病區,對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等搶救性措施。經過一系列搶救處置,患者情況改善。

    ......

    類似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在需要重癥醫師的地方,在需要重癥醫師的時候,只要呼叫,我們隨叫隨到!”胡星星和他的隊友們,通過精湛的技術,一次次使病人化險為夷。

    2月14日,一位從重癥到轉危為安的病人寫下了一封感謝信,感謝江蘇首批援鄂醫療隊的醫護們在他最惶惶無助時幫助了他,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親人般的關懷和安慰。信中他特別感謝了胡星星,他寫道:“我們的時代有很多英雄,你們就是離我最近、最勇敢的英雄。我沒有見過天使的樣子,但你們就是我的天使。”

    因地制宜 他是直面死亡的前鋒戰士

    隊員們自制的減壓墊和U型墊

    2月19日晚,重癥病房一名患者氧合難以維持,肺部情況惡化,采取了很多辦法都沒改善。當病人再次危重時,胡星星立刻決定采取俯臥位通氣法,但是俯臥位通氣實施需要大量人力和器械輔助,防止造成二次傷害,當時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利用枕頭、床單包裹護理墊等隨手可得的物品,通過調整、折疊,制成了減壓墊和U型墊,終于完成這位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俯臥位通氣,為后續治療打開方便之門。

    隨后,胡星星又在病床前堅守了兩個多小時,時刻盯著心電監護儀,“人家說ICU就是I see you,我看著你,看著你這個過程最重要。”看著患者氧合逐漸改善,盡管防護服中的衣衫早已濕透,胡星星卻有著滿滿的成就感。過了兩日,患者情況明顯好轉,胡星星立刻把這個方法推廣開來。

    支援科室內大多為重型、危重型患者,部分患者在積極治療下已逐漸康復,但隨著病程的延長以及臥床,患者可能出現呼吸肌肉功能減弱和兩下肺不張,增加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感染風險的情況。隨著救治的深入,胡星星發現,由于當地醫療救治器材的缺乏,患者生的希望正被慢慢消磨。

    患者使用胡星星設計的呼吸功能鍛煉器

    不愿看到這一切的胡星星決定尋求解決之道。他與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重癥醫學科倪海濱教授連線,決定將本院急重癥醫學科早期康復理念引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中。胡星星因地制宜,通過不斷嘗試,最終設計了一款簡易的呼吸功能鍛煉器,“利用自己身邊的一些東西,比如空針,這個是很干凈的,還有醫用手套,現在很多手套是沒有滑石粉的,我就把手套固定在空針上面。”他鼓勵病人通過吹手套這一簡單的動作,鍛煉肺部肌肉,爭取早日出院。“看到那些陌生的、不用戴口罩的臉,會是一種幸福。為了這種幸福,這些努力和艱辛,值得!”

    胡星星參與會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胡星星在完成每天日常工作的同時,在院內、科內開展學術講座,協助新的功能區域建設與人才培養。他還結合所在科室危重病集中的情況,向呼吸科胡芬主任提議,籌建武漢當地RICU(呼吸重癥監護室)。他常說:“在每場生與死的較量當中,我都會盡我之全力去幫助,去安慰。讓病人少一些苦痛,再少一些苦痛,就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

    馳援武漢 他是“別人家的爸爸”

    胡星星收到的特殊禮物

    1月27日,遠在湖北武漢的胡星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別人家的孩子”寫來的慰問信。原來,兒子胡暄澤的班主任達老師,在朋友圈看到江蘇臺的采訪后,得知胡爸爸前往武漢抗疫前線支援,非常感動,就和班里的孩子們商量了一下,通過這種方式鼓勵英雄胡爸爸,并表達大家的敬佩和祝福。

    “作為一名醫生,您義無反顧的冒著生命危險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您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感謝您沖鋒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您一定要保重身體。”

    “愿我們的英雄胡叔叔平安歸來!武漢加油!”

    當一封封手寫的祝福和一個個稚嫩的加油手勢,通過照片傳遞到600公里外的武漢,胡星星覺得一天的疲憊頓時消失了,“除了感動之外,覺得這份責任也是蠻重的,那么多人關心著你,那么多的孩子期望著你,我們應該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1月28日晚上8:30,胡星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給孩子們寫下了一封回信。在信中,胡星星請同學們一起出力,消滅病毒,還貼心地附上了防護小Tips:

    1、少外出,盡量在家里休息、學習、玩樂,規律作息。

    2、出門主動戴口罩,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3、勤洗手,多通風,洗澡記得洗耳鼻。

    4、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5、學習咳嗽禮儀,做個文明小達人。

    如果說,醫生是病人生命的保衛者,那重癥醫生就是站在死亡線上,立馬橫刀的前鋒戰士。胡星星與患者并肩而立,直面死神的鐮刀。他說:“在這場戰役里,我們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在每一次生與死的較量中拼盡全力幫助患者,共同打贏這場戰‘疫’。”

    責編:王逸男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