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南京 > 正文
    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江風輕拂處,文明新聲起
    2025-08-11 11:18: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新華報業·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馬菲 夏樂 記者 繆欽)長江之畔,江風徐徐,碧波與人文交織成一幅流動的文明長卷。在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一條貫穿歷史、生態與未來的濱江文明實踐帶正煥發勃勃生機。從“行走的課堂”到親子共育的自然樂園,從青少年志愿行動到長效化品牌陣地建設,泰山街道以“歷史+生態+美育”為支點,將江景與人文完美交融,打造出一處集歷史傳承、生態保護、親子共育于一體的文明實踐高地,讓文明與江風攜手同行,生生不息。

    溯江尋脈,讓歷史成為活的教材

    漫步泰山街道濱江岸線,浦口火車站歷史文化街區、輪渡橋遺址、渡江第一功勞船、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等文化地標如珍珠般串聯成線。這里曾見證戰火硝煙、航運輝煌,如今則以生態保護為底色,成為研學者觸摸歷史、對話文明的鮮活課堂。

    “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記憶,每一陣江風都傳遞著責任。”在橋史館內,青少年研學團通過實物展陳與數字互動,理解“長江大保護”不僅是生態命題,更是文明傳承的使命。泰山街道將歷史文脈與江岸空間深度融合,打造“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讓參與者從“看景”轉向“讀史”,在行走中感悟城市精神。

    江風育芽,讓自然美育滋養成長

    當自然的詩意遇上親子的無限巧思,江岸瞬間化身為充滿活力的趣味課堂。在江風詩詞會上,親子們與蘇軾一同領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氣概,讓“共飲一江水”的深厚情誼在時空的隧道中悠悠傳遞;親子公益跑活動中,大家用腳步丈量著江岸的盎然綠意,讓“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綠色理念在代際之間接力傳承;江岸創意繪環節,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家鄉的碧水長天,讓“尊重自然、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在紙筆間潺潺流淌。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種子,讓他們在歡樂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護江行動,讓志愿精神扎根少年心

    泰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積極作為,組建“小泰陽”青少年志愿隊。這支充滿活力的隊伍定期開展江岸清潔、水質觀察、垃圾分類宣傳等一系列環保活動。孩子們手持工具,沿著江岸認真清理,將撿拾到的塑料瓶換成一本本珍貴的書籍,把廢棄的舊物巧妙變成精美的環保藝術品。他們用稚嫩卻堅定的行動,踐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成為了守護長江的小小衛士。

    如今,“小泰陽”青少年志愿隊已吸引 60 余名青少年踴躍參與,“守護長江”成為了泰山少年們共同的莊嚴約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長江的熱愛與責任,為長江的生態保護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實踐所為錨,構建文明長效陣地

    泰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為濱江岸線文明實踐帶的“展示窗口”,是集 “服務、活動、展覽”于一體的品牌陣地,讓每一位走進來的人都能感受到“文明與江風共生”的獨特氣質。

    作為濱江文明實踐帶的“展示窗口”,泰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集服務、活動、展覽于一體,成為居民感受文明溫度的核心陣地。走進實踐所,人們能真切感受到“文明與江風共生”的獨特氣質。這里,是文明的匯聚地,是知識的傳播站,是情感的交流場。

    江風依舊,文明不止。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精彩故事仍在繼續書寫,它正張開熱情的懷抱,期待與更多人在這里相遇,讓文明的種子隨著江風播撒向更遠的地方,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