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南通 > 正文
    愛心相助不斷線 真情相伴迎暖春
    2024-03-01 10:02:00  來源:江海晚報  

    一場春雨一場暖,伴隨綿綿陰雨,春的氣息款款而來。2月28日,“關愛一線牽”欄目組協同南通市崇川區青年社區工作人員,前往本期困難戶家中,為他們送去善款和愛心物資,讓普通的日子也能泛起亮光。

    用愛播種希望

    臨近中午,朱艷敏忙活起了午飯。湯水滾滾,熱氣升騰,小小的一間屋子瞬間被鮮香味充斥。

    見到我們前來,她立刻放下手里的活,邊搬凳子邊招呼“快坐”;兒子宣宣初次相見,亦是滿臉笑意,熱情地道聲“阿姨好”。“他正月十一回來的,這次一個人跟著他哥在外地待了十天,情況都不錯。他也很高興,回來一直在念叨。”朱艷敏說。

    宣宣今年18歲,高高的個子、壯實的體型,說起話來總是一副笑顏,儼然一個開朗大男孩。但實際上,宣宣卻是備受髖關節炎和壞死性淋巴結炎折磨的病號。

    出行的幾天,他還在哥哥的帶領下,體驗了“打工人”的生活。盡管遇到強勢之人會“嚇”得逃跑,但賺錢的不易令他深有感觸。“他哥還給了兩三百塊錢,當作是他的工資。”回家以后,臨到外出看病,宣宣也不吵著非要騎車,而是和媽媽步行前往,情緒相對穩定許多。

    兒子不在家時,朱艷敏趁機將家里的墻壁粉刷了一下,抹掉以前宣宣亂涂亂寫的印跡,重整一個嶄新、干凈的環境。“感謝你們,謝謝社會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收到欄目組的善款,朱艷敏連聲感謝道。

    攜手共度風雨

    踏進田歡宇家,家中僅有爺爺奶奶兩人相互依偎、堅持守護著一方小天地。

    十多年前,田歡宇一家六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彼時,爺爺田華是鹽城某縣的種糧大戶,一年到頭全靠種地維持生計。2012年,因自然災害等多重因素,糧食產量劇減,不少經營主體面臨虧損,“當年現金虧掉了80多萬元”。

    家庭經濟受到重創的情況下,田華的兒子決定扛起重擔,來到南通創業。2016年,事業剛剛有所起色,他卻遭遇車禍不幸喪命,留下一對老人和兩個女兒。兒子走了以后,田華夫妻倆因思念成疾,身體每況愈下。其中,田華老婆患有“三高”、腦梗死,需長期服藥。“這些年她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小孩也要人照顧,我就一直沒能出去打工。”8年里,一家四口僅靠失獨、低保補助,勉強維系生活。

    如今,大孫女在南通開放大學就讀,各方面表現優異;小孫女也已成年,外出打工緩解家庭壓力。田華由衷表示:“多虧黨的好政策和社會的幫扶,我們才能渡過難關。說起來,我們真心感謝那些好心人。”

    眾人暖心相助

    最后一站,欄目組來到李金程家,將愛心物資羽絨服交到李金程的奶奶手中。

    “謝謝!下雨還專程跑一趟,給你們添麻煩了。”李奶奶今年70歲,是孫子李金程唯一的依靠。據她講述,李金程15歲的時候,孩子母親因病去世,孩子父親離婚后對兒子不聞不問,只剩下年邁的奶奶為其遮風擋雨。

    因年事已高,李奶奶的身體素質也有所減退。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甚至惡性結節等。這些年,她做過數次手術。由于各種病癥引起的視力問題,導致她不能隨意出門,只好待在家,解決簡單的溫飽。

    “現在每個月有退休金和低保補助,主要花費在藥物上面。”李奶奶說。知曉家里的情況,李金程上學也不亂花錢,“除了每天吃飯和必需的學習用品外,換季的時候就買點衣服,小孩其他沒有要求。”

    前年,在崇川區“夢想改造+”關愛計劃的幫助下,李奶奶祖孫兩人住進了“夢想小屋”。時隔兩年,小屋依舊整潔而溫馨。(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記者楊鎮瀟)

    責編:朱劍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