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在南通,凡人善舉已經(jīng)蔚然成風,做好事不求回報正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行為。城市的文明就體現(xiàn)在這樣一些小事上,體現(xiàn)在點滴細節(jié)之中。
萬元手機不慎丟失 女子歸還分文不取
“萬元手機丟失后,以為再也找不回來了。沒想到好心市民撿到后不僅及時送到派出所,還不給我一個當面致謝的機會!這種拾物不昧、不求回報的精神,令我難忘?!?日下午,市民李女士向江海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了一起感人事件。
李女士家住市區(qū),退休后賦閑在家。3日下午5時許,她帶著孫子到市區(qū)金鰲坊游玩。在游玩過程中,李女士用手機替孫子拍了不少照片,其間又和家人通了話,很是開心。
李女士送孫子回到女兒家時,意外發(fā)現(xiàn)隨身攜帶的手機不見了。李女士心中很是焦急,價值9999元的最新款蘋果手機剛買兩個多月,就不小心弄丟了,心情實在是郁悶!正當李女士準備原路返回沿途尋找時,親家公主動告知:自己打她的手機通話時,接聽的是一個陌生婦女。詢問得知,李女士丟失的手機被這位和女兒散步的母親撿到,對方正準備將手機送往和平橋派出所,請李女士到和平橋派出所去取。
李女士聞訊喜出望外,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匆匆趕往和平橋派出所。值班民警核實有關(guān)情況、辦理有關(guān)領(lǐng)取手續(xù)后,將手機當場交付給她。李女士堅持要當面感謝這位拾物不昧的好心人,可民警告訴她,撿手機的市民再三交代不需要失主面謝,堅決不要任何形式的回饋,只是一再強調(diào)每個公民都有無私幫助他人的職責和義務(wù),這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個人美德,同時也是社會公德,因此,千萬不要找、更不要謝!
事后,李女士總覺得內(nèi)心過意不去、始終沒有“死心”,還是托人多方尋找那位拾物不昧的好市民,遺憾的是始終無果。失望的她在再三復盤這起“驚喜交加”的事件后,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基本事實,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一個“含金量”:那就是,隨著市民文明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在全國文明城市南通,越來越多的人都像那位不知名的好市民一樣,凡人善舉家常便飯,不求回報習以為常。
(記者周朝暉 張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