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6m0m"></fieldset>
  • <strike id="86m0m"><input id="86m0m"></input></strike>
  • <fieldset id="86m0m"><menu id="86m0m"></menu></fieldset>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要聞 > 正文
    泗洪創新整合村民房前屋后宅基田發展特色農業
    2024-09-27 09:12:00  來源:新華日報  

    記者近日來到距離泗洪縣金鎖鎮鎮區五六公里的河南社區九組,村莊干凈整潔,50多戶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土地平整,上面艾草長勢喜人,6個五六十歲的婦女正在地里除草。

    “這片‘宅金田’大約50畝,原來是各種雜糧、雜草、雜物垃圾、豬圈、廁所等,臟亂差,去年10月社區租賃后進行統一平整,疏通排水溝,種上艾草,并將村莊間的泥土路全部變成10米寬的石子路。”金鎖鎮政府四級主任科員裴成煒介紹,“艾草種一次可收割10年左右,每年可收割三茬。預計50畝艾草年銷售額可超過9萬元,社區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7萬元,村民每畝地在獲得租金的基礎上,還可獲得種植收益分紅300元左右。”

    裴成煒口中的“宅金田”,是如今金鎖鎮人對村民房前屋后宅基田的美稱,言下之意就是通過創新宅基地利用方式,從而使其產生更高效益,變成致富村民的“摘金田”。

    金鎖鎮共有15個村(社區),124個散落村莊,留守老人、兒童占60%左右,村莊房前屋后環境差且土地多為低質態。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如何才能既讓村莊美起來、又讓村民增加收入?金鎖鎮黨委書記劉獻說,通過學習“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鎮里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去年開始創新性推進“宅金田”模式,優化整合村民房前屋后土地,從而實現人居環境提升、特色產業發展、富民強村的生態發展閉環,讓美麗鄉村可感可及。

    為推進“宅金田”的實施,鎮里以“整治一個村莊、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片就業”的“三個一”作牽引,通過對自然村莊人居環境系統整治,對道路、水系、菜園等進行系統規劃,在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將溢出的低質態土地由村集體租賃后,整治成集中連片的高質態土地資源,以“訂單農業”為基礎,通過集體自營、鼓勵群眾或社會主體入股等多種方式發展特色農業種植。

    目前,“宅金田”模式已在全鎮15個村(社區)推開。記者采訪看到,大多種植艾草,也有種植辣椒、大蒜等。鎮長劉雪瓊告訴記者,鎮里對“宅金田”的產業選擇和收益分成都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種植的品種須適合本地土壤、氣候,且具備種植技術含量低、機械化程度高、種植及管護成本低、后期好管理等,同時必須采取“訂單農業”方式,解決好銷路、技術等問題。所有涉及“宅金田”的利益相關方都將從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但土地所有人的收益必須超過其在實施“宅金田”之前的收益,“這樣就確保了種植和收益都沒什么風險,真正變村民的宅基田為‘宅金田’”。

    金鎖鎮金鎖社區六組的40多畝“宅金田”種植了辣椒,跟當地農業龍頭企業五味臨食品有限公司訂單合作,村民們除租金外,每畝地每年還可以有100元左右的分紅。看到六組村民漂亮的生活環境及分紅收益,距離不遠的七組、八組村民紛紛找金鎖社區黨支部書記孫超,希望能早點搞“宅金田”,孫超答應確保今年底開始。“這么多年,村居環境整治幾乎每年都反復搞,可農村都是留守老人、孩子,找誰搞,最終只好鎮村組干部包辦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卻只能保持‘一時美’,無法達到‘持久美’。‘宅金田’讓鄉村組干部終于可以從環境整治中‘解脫’出來了。”孫超對“宅金田”的推進實施很認可。

    “自房前屋后種上艾草后,環境變好了,整個夏季蚊蟲、蒼蠅都比往年少多了,空氣也新鮮了,除草、收割每天還能掙七八十元。”年近六旬的河南社區村民王輝說。

    目前,金鎖全鎮的“宅金田”僅艾草種植就達360畝,到今年底前可拓展到千余畝。位于該鎮的宿遷五月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加工艾草約7000噸,公司負責人錢慧說:“公司目前雖有2000多畝的艾草生產基地,但仍然遠遠不夠,由于國家基本農田的保護政策,又無法擴大種植規模,所以‘宅金田’幫了大忙!”□ 本報記者 徐明澤

    通訊員 李真 鄭冉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