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海洲灣畔,從全市第一家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成,到全區“三級四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從“三頭三間三好”文明實踐項目,到文明實踐活動提質擴面增效;從2010年第一位“中國好人”成昌杰,到2017年全國道德模范方敬,再到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鐘佰均……連云港市贛榆區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鄉風文明的贊歌高亢嘹亮。
連云港市贛榆區“三好”服務走進山區,邀請抗戰老兵為未成年人講述革命故事
近年來,連云港市贛榆區聚焦文明鄉風建設,持續實施“榆見文明”鄉風文明精耕工程,緊緊圍繞文明實踐引領、文明培育鑄魂、文明共建搭橋“三位一體”工作法,持續奏響鄉風文明主旋律,賦能鄉村振興。
文明實踐織密服務“一張網”
“咔嚓”一聲,快門的按動,一張靈動的笑臉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里定格。1個區級中心、15個鎮實踐所、463個村文明實踐陣地,檢察院“紅萍工作室”、城管局“城市360”等270個“榆見文明”實踐點,織成一張文明實踐網,實現“三級四類”陣地建設全覆蓋,構建起鎮村、街巷、社區15分鐘“文明實踐+”便民服務圈。每逢春節、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過佳節”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便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為滿足群眾晚間精神文化需求,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間,三級實踐陣地每天延時開放3小時,舉辦“點亮星夜”等晚間文明實踐系列活動1800余場次,參與群眾達40余萬人次,切實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連云港市贛榆區開展“點亮星空夜 共譜鄰里情”文藝展演文明實踐活動
同時,贛榆區還立足“山海平原”的區情特色,打造了“三頭三間三好”特色服務項目。在沿海,搭建“村頭、碼頭、船頭”服務平臺,建立文明實踐體驗室、成立“海燕”志愿服務隊、開展理論“碼”上學,解決漁民流動性強、活動參與難的問題。在平原,深入“車間、坊間、田間”三大場所,打造“果香黑林”等16個電商產業園,組織“鄉理鄉親”志愿者進村入戶開展理論宣講,組織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與群眾一起解難題。在山區,開展“照顧好老年人、服務好中青年、教育好青少年”三好服務,成立“鄰里守望”等30個老人日間照料中心,開展“銀發無憂”義務理發、“愛滿銀齡”健康義診、“愛心廚房”公益就餐等服務;為中青年免費開展電商培訓,提供就業信息;為留守兒童設立愛心驛站,開展“紅榆傘 榆快成長”系列活動,打造“榆你尋夢”“柘里友愛”“知心姐姐”等品牌項目。
文明培育倡樹新風“一面旗”
“我的孩子是個心智障礙患者,一路走來,我深知這種家庭的艱辛和不易,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更多的家庭撐起一把傘……”文明實踐中心的道德講堂里,中國好人“秦爸爸”秦民正在向大家講述他的故事。近年來,贛榆區擴充好人“數據庫”3500余人,成立“福城好人”宣講團,好人模范走進道德講堂,開展主題宣講、“百姓故事會”1900余場,線上刊發好人故事1500余篇。
贛榆區名人館里,方敬、鐘佰均、秦民、王篤智等一系列好人的事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贛榆區還建成了方敬紀念館、3條好人大道、15個好人廣場,在463個村社設立善行義舉榜,制作好人故事集、漫畫、專題片、音樂快板等文藝作品60余個,營造“你若行善,我就點贊”的濃厚氛圍。開展各類好人故事宣講、“詩畫鄉村”文藝演出等文明實踐活動5000余場次,讓好人風范傳遍福城大地,讓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
連云港市贛榆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道德的力量”新時代江蘇先進典型事跡巡演
為推進文明家風建設,贛榆區開展“百家訓·潤福城”“盛世好家風”等家庭文明展示活動,推出李新敏等省級以上文明家庭,“百家訓·潤福城”獲評連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大工作品牌。組織好人模范、文明家庭代表,深入農村集市、文化廣場,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故事宣講等活動,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舉辦移風易俗表彰展演鎮村行,將“領獎”變為“送獎”,敲鑼打鼓將喜報送到“好媳婦”娘家,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新風浸潤。
移風易俗樹新風也成為贛榆鮮亮的旗幟。據了解,全區設立鎮村鄉風文明“積分超市”478個,出臺積分管理辦法和積分兌換制度,激勵50多萬人次參與積分兌換。“自從有了這個積分兌換超市,我家的垃圾袋都不用買了,都是我用積分兌換來的。”村民熊大爺開心地說。
連云港市贛榆區舉辦2025年“移風易俗樹新風”首場巡演暨“文明趕大集 歡樂過大年”文化市集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贛榆區在線上開設“新風小劇場”專欄,刊播抵制高額彩禮等系列方言短劇小故事14期,播放量達25萬次。“我和文明有個‘約’定”宣傳品牌,刊發優秀村規民約60余期。鄉土文化人才、文藝團體等創作的富有本地特色的文藝作品在全區傳唱展演,沙河鎮依托鎮村集市現場向群眾展演蘇北琴書段子《移風易俗“唱”新風》;墩尚鎮創作《文明新風伴我行》主題歌曲,在鎮村傳唱;柘汪鎮利用四季村晚舞臺,群眾自導自演《百善孝為先》主題小品,接地氣、潤人心。
文明共建擘畫振興“一幅圖”
每周六的“文明共建集中服務日”,全區72家文明單位定期與結對村聚在一起,共同謀思路、曬成效、亮特色、話發展。贛榆區創新實施“美好家園 文明共建”專項行動,文明單位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成對子,簽訂了共建協議,選派了文明實踐指導員到村里指導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有力推動文明共建常態長效、走深走實。
“多虧了農技專家的指導,今年我們的藍莓基地為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在黑林鎮南康邑村,30畝露天藍莓首掛果,村民們在藍莓種植園里采摘忙,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自“城鄉結對、文明共建”以來,江蘇海事局后勤管理中心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多次實地調研,科學指導藍莓種植工作,引進5個特色品種,幫助結對村建設藍莓基地,推動藍莓種植成為村莊特色產業,每年將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江蘇海事局后勤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陳斌表示:“結對共建不僅要幫著種還要幫著銷,后續將積極與后方單位協商,幫助南康邑村藍莓賣上好價錢,讓藍莓基地成為南康邑村的創收源。”
連云港市贛榆區舉辦“榆見文明 美好家園”結對共建進社區集中服務日活動
國網贛榆供電公司將班莊鎮前集村作為光伏建設示范村,為農戶免費安裝光伏板,農戶在沒有任何投資的情況下,戶均光伏補貼收入4000—8000元,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目前,90%的農戶屋頂裝上了光伏板、用上了綠色電,全村實現“光伏零碳村”。
各文明單位還常態化走村入戶開展問需服務,完成訪民情、問民需、記好民情日記、建好民生臺賬、精細化收集問題等五項任務,做到“到村、進戶、見人、走心”。截至目前,已走訪重點人群4826戶,收集群眾普遍關心問題22類1100余個,幫建家門口便民服務項目38個。幫助結對村打造特色化、專業化服務隊伍160余支,緊緊圍繞“六傳六送”主題主線,打造“情暖桑榆”助老、“愛心驛站”助幼、“藍莓花開”助農等特色項目83個,推動“柘里友愛·益童成長”“‘河’你有約·四季新風”等特色文明實踐活動全方位鋪開,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共享鄉村振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