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文明市集上,“紅馬甲”志愿者正在向孩子們宣傳移風易俗相關知識,不遠處,“綠馬甲”青年志愿者則通過AI體驗,向居民們生動展示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
這些溫暖畫面,正是唯亭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組圈日常服務的生動寫照。
今年,唯亭街道深耕“社志融合”模式,通過所站聯動,全面整合轄區優質資源,吸納青年、新市民等多元力量,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組圈,將志愿服務從“單點突破”升級為“生態圈”共建,以“多元參與+精準服務”讓文明實踐融入居民生活點滴。
行業共融
構建便民“服務圈”
“阿姨,你這個血壓測下來正常的,不要擔心。”在浦田社區家庭醫生工作室,來自唯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志愿者正在幫居民看診。
作為志愿組圈中重要的行業志愿服務力量,浦田社區家庭醫生工作室通過協調各類醫療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有效滿足了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唯亭街道始終聚焦居民需求,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衛生等行業優質資源下沉基層,通過行業共融凝聚起文明實踐的強大動力。截至目前,已結對共建單位14家,開展服務項目21個。
其中,“‘唯’光筑夢 育路同行”家校社共建項目,聚焦6~12歲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痛點,以“精準需求調研+多維課程供給”模式,構建了一張覆蓋全域的家庭教育支持網絡。
同時,聚焦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攜手蘇州市錫劇團、北部市民中心等行業力量,推出評彈戲曲、公益電影、文藝演出、文體活動、非遺體驗五大類文化“菜單”。今年已累計開展活動53場,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盡享“文化大餐”。
特色隊伍
激活基層“治理圈”
亭苑社區轄區人口存在年齡結構偏大、流動性強等特點,此前發生過多起老年人被騙錢財的事件。如何提升居民反詐防非安全意識和技能,成了擺在社區面前的一道治理難題。
亭苑社區以難題引路,組織成立了夕陽護盾志愿隊。這支由社區網格員、熱心居民、社區律師和黨建聯盟單位組成的志愿隊伍,重點聚焦老年人群體開展反詐防非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幫助老年人識別詐騙手段,提高防騙能力,還積極配合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每周參與社區固定夜間聯巡,為小區安全保駕護航。
“后期,我們還將吸納具有金融、法律、家庭教育、心理輔導等方面專業知識儲備的社區能人,組建專業志愿隊伍,開展社區課堂,為居民群眾帶來更多樣、更貼心的志愿服務。”亭苑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亭苑社區夕陽護盾志愿隊是唯亭街道在志愿組圈,以志愿服務力量,助力社區治理的一個縮影。
今年,唯亭街道牢牢抓住“社志融合”這把關鍵鑰匙,重點打造新風唯亭志愿隊、書香唯亭志愿隊、綠色陽澄先鋒隊、夕陽護盾志愿隊、唯愛新蜂志愿隊和“唯”有微光矛盾調解志愿服務隊等6支志愿隊伍,聚焦社區治理中的環境保護、矛盾調解等“關鍵小事”,發揮各自所長,為唯亭街道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具溫度、更可持續的“志愿動能”。
志愿服務
涵養濃厚“文明圈”
在施家浜社區,提起志愿者蔣桂根,大家總會不約而同地將他和唯亭山歌聯系在一起。
作為新風唯亭志愿服務隊的骨干成員和唯亭山歌的傳承者,蔣桂根一直致力于通過創新唯亭山歌的形式,更好地引導居民移風易俗。在他的努力下,一句句經他手創作的歌詞變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唯亭山歌,唱出了新風唯亭的美好現狀,也悄然改變了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面貌。
近年來,唯亭街道縱深推進志愿者體系建設,涌現出了張倩倩、王君、金永林、蔣桂根等一批優秀志愿者,打造了陽澄湖水源地保護、“唯”有微光矛盾調解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務項目。
未來,園區將以“志愿+”模式,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圈群建設,通過多圈聯動、圈圈相融,不斷拓展文明實踐圈層效應,打造人人參與的基層治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