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親婚車不超6輛,婚宴每桌300到400元,非親屬隨禮不超200元……”5月2日,徐州沛縣龍固鎮焦劉村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村民李雙喜的女兒出嫁了。親朋好友們圍聚在張貼的“村規民約”前,紛紛點頭稱贊。
李雙喜回憶起婚禮籌備過程,感慨萬千:“當時,我和親家一合計,堅決讓女兒婚禮按村規民約辦。當天來喝喜酒的都是客,一視同仁,坐席不分干部群眾。”
婚禮現場,沒有奢華排場,沒有昂貴煙酒,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見證美好時刻。村民李從峰在一旁笑著說:“像老李嫁女這樣的場景,這些年龍固各村社區隨處可見,大家都說移風易俗帶來了新氣象。”
李雙喜說,在籌備女兒婚禮前,他本來就想按照村規民約舉辦,但是幾位外地親戚說孩子很優秀,不風光舉辦婚禮讓大家臉上都沒面子。
李雙喜也曾猶豫過,覺得不給女兒風光辦婚禮怕說不過去。焦劉村紅白理事會成員楊乾坤得知后,與村黨支部書記張守明前往勸說。
楊乾坤給李雙喜算經濟賬,指出大操大辦花費高;張守明則以焦劉村移風易俗實例勸解。李雙喜又怕女婿有意見。他們就找到李雙喜女兒女婿,沒想到這對新人十分通情達理,當即同意聽父親的話,按村規民約辦婚禮,親戚們也大力支持。
龍固鎮地處江蘇和山東的省際交界處。多年前,和國內部分農村地區一樣,陳規陋習讓婚喪嫁娶成了鄉親們“甜蜜的負擔”,不少家庭為此苦不堪言。
10年前,焦劉村的朱先生結婚,媳婦是鄰村的。兩人青梅竹馬,高中畢業后一同外出打工,返回家鄉創業。談婚論嫁時,女方父母提出按當時盛行的“萬紫千紅一片綠”和“一動不動”收彩禮。
“萬紫千紅一片綠”彩禮組合中,“萬紫”為5萬元、“千紅”為10萬元、“一片綠”至少5000元,總金額最低15.5萬元,加上購買禮品實際花費普遍達18-20萬元。“一動不動”作為核心配套,“不動”要有一套城區房產(通常需男方全款購置),“一動”要有一輛家用轎車(新車市場價多在10萬元以上)。
當時在沛縣、豐縣以及山東部分地區,三金(金戒指、金項鏈、金手鐲)和鉆戒還被列為強制附加項。
已是中年的朱先生無奈地說:“年輕人正是打拼的時候,結個婚太不容易了。當年我成家,為‘天價彩禮’背上的債務好幾年才還清。”
“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不動”的天價彩禮,不僅讓男方家庭背負沉重債務,婚禮上,迎親婚車動輒十幾輛,婚宴酒席的鋪張浪費,喪事的大操大辦,紙扎泛濫,宴請不斷,讓村民不堪重負。
這些陋習不僅給村民帶來巨大經濟壓力,還助長了攀比之風。朱先生坦言:“其實多年前,真正打心底想收高價彩禮、講排場的家庭是少數,但為了面子,很多家庭不得不跟風。”
近年來,龍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深化移風易俗、引領文明新風尚工作。目前,龍固鎮成立了24支紅白理事會,推選德高望重的鄉賢擔任會長。這些會長和理事會成員憑借自身威望與豐富經驗,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為徹底禁止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各村社區通過村民代表協商,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民俗儉辦、習俗不辦”寫入村規民約,明確紅白事辦理標準,辦多少桌、用什么酒、上幾盤菜,都白紙黑字貼在墻上。誰家辦酒席,社區黨風監督員全程監督,引導大家自覺遵守新規。
三里社區黨支部書記、紅白理事會會長李軍介紹:“為制止婚喪嫁娶中的鋪張浪費,倡導節儉新風,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印發了《三里社區對婚、喪、嫁、娶實施細則征求意向書》,制定出臺村規民約和移風易俗細則,規范和加強‘大老執’執事管理。”
在三里社區,每年都會修訂村規民約。修訂時,先召開村民代表會,充分征求居民意見,收集整理后再召開黨員代表大會表決。表決通過后,移風易俗領導小組、紅白理事會成員將村規民約發放到每家每戶,并耐心講解政策。
初夏時節,龍固鎮沙河公園百姓大舞臺熱鬧非凡,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移風易俗主題文藝演出輪番上演,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近年來,龍固鎮黨委、政府開展文藝演出進村居“文化惠民在身邊”系列活動,將23個村(社區)分為6個片區和2個工業園區開展巡演。各村社區圍繞接邊村人居環境改善、姚樓河生態治理、民族融合發展、農房改善、全民閱讀、移風易俗、鄉村振興、文化惠企等主題,至少準備1個節目。
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每臺晚會的節目基本都是龍固當地老百姓自編自演的,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臺上演員激情投入,臺下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龍固鎮宣傳辦工作人員徐安巧介紹:“為讓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我們提前制定夜間活動清單,排定節目時間表,并通過戶外電子屏等方式宣傳,提升老百姓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我們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正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大眾資源,創新方式方法,上下貫通、橫向聯動,讓文明實踐在基層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龍固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周振表示,如今在龍固,不浪費、不攀比,喜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成為龍固鎮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的亮麗風景。
文明的種子在貼心服務的潤物無聲中發芽。在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的共同作用下,龍固鎮的移風易俗工作正扎實推進,曾經困擾村民的陳規陋習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和諧、節儉的新生活。
龍固鎮黨委書記梁清說:“移風易俗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龍固鎮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同時,加強對移風易俗工作的考核評估,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努力打造更加文明、和諧、美麗的鄉村新風貌。”本報記者 胡勁松 于龍 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