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暖,百花盛開。在連云港贛榆區文明辦的組織統籌下,近期,全區各單位緊緊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五大平臺”,積極開展“榆見文明·四季歌”春風齊沐文明實踐活動。繽紛多彩的活動,春耕了廣大群眾的精神良田。
賡續紅色基因,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4月3日,“紅領巾心向黨 與祖國共成長”2024年連云港贛榆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贛榆實驗小學舉行。活動現場,和安小學的師生代表通過情景劇《我們都是紅領巾》還原了紅領巾水庫的建設背景;實驗小學帶來的朗誦《少年中國說》、音詩畫《祖國有我》等節目,把活動推向高潮,催人奮進。

4月1日,連云港贛榆區文聯聯合區抗日山文旅產業園管委會、區全民閱讀辦公室、江蘇有線贛榆分公司、贛榆新華書店、連云港市抗日山小學、區作家協會、區朗誦協會在抗日山開展“清明詩會,我們的節日·‘藝’起來”活動。詩會現場,區作家協會會員、區朗誦家協會會員和抗日山小學學生們分別誦讀了經典詩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清明祭掃英烈,傳承革命精神
4月2日,連云港贛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清明緬懷先烈”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赴黑林鎮劉少奇舊居、大樹村史館、八路軍115師部和抗日山開展“清明祭英烈 初心永不忘”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

清明節前后,連云港贛榆區教育局精心策劃和組織清明節主題教育。各學校紛紛通過開展清明節主題升旗儀式、發表主題演講、組織主題班會、誦讀經典詩詞,赴贛榆區抗日山烈士陵園、青口十八勇士紀念館、小沙東海戰烈士紀念碑、朱愛周烈士紀念地、全國道德模范方敬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4月2日上午,連云港贛榆區公安局組織青年民警來到抗日山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激發奮進力量”清明祭掃活動,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徐利生、張作田公墓清理雜草、擦拭遺像,通過敬獻鮮花、鞠躬致哀,深切緬懷他們忠誠履職、奉獻為民的高尚情懷和優秀品質。

4月1日,贛榆供電公司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赴抗日山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節祭掃無名烈士活動。同時,與抗日山小學學生們共同創作抗日山烈士陵園有聲地圖,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齊心協力,烈士紀念塔、紀念堂、紀念碑、烈士冢等烈士陵園的全景躍然布上,展現了隊員和孩子們的心意,也飽含著大家對先烈的敬意。

4月2日,連云港贛榆區海英草志愿者中心聯合贛榆中專、贛榆消防救援大隊、區圖書館、贛榆農商行、小海龜幼兒園等單位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清明時節寄哀思 手工折花獻英烈”主題活動,通過手工折花憶清明、話習俗知清明和詩歌誦清明等形式,追思革命先烈,弘揚傳統文化。

4月4日,連云港贛榆區義工協會組織四十余名志愿者,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園,舉行“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基因”護綠活動。志愿者們手持拾物夾和塑料袋,細致徹底地清掃整個陵園內的雜草、垃圾,移動的紅馬甲在綠蔭下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4月2日,贛榆戎耀先鋒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組織30名隊員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園開展祭奠英烈活動,志愿者們依次向烈士紀念碑敬獻白花,并全體默哀,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盡哀思。

關愛未成年人,守護困境兒童
4月2日,連云港贛榆區法院來到贛榆匯文雙語學校,為學校500余名師生代表帶來了一場法治講座。通過多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從交通安全、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剖析,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月2日,連云港贛榆區殘聯聯合區特教校、區惠澤幼兒園、青口鎮鹽場家園幼兒園、上元福邸幼兒園在贛榆吾悅廣場開展關愛孤獨癥兒童公益活動。活動現場,志愿者為前來參與活動的居民提供義診,并為他們答疑解惑、提供專業化建議。

4月3日,連云港贛榆區市監局赴特教校開展“牽手折翼天使 關愛特需兒童”活動。將一批價值4萬余元運動鞋捐贈給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讓這些特殊孩子真切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情關愛。
近日,連云港贛榆區自然資源局志愿者來到彩虹橋心智障礙家庭互助中心開展“青團傳愛心 溫情暖彩虹”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與各特殊家庭結對,通過包青團、手工DIY非遺油紙傘、組織文藝演出等方式,為孩子們送去關心和祝福。

開展全民閱讀,共度詩詞春天

4月5日下午,連云港贛榆區圖書館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了一期以“詩詞里的春天”為主題的榆您悅讀活動。活動以誦讀、講解、交流互動的方式進行,孩子們躍躍欲試、興致盎然,從不同的角度、以獨到的目光,在浩渺煙波的詩山詞海中發現春天、感受春意、體驗春濃。
4月6日下午,連云港贛榆區圖書館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用真摯的感情誦讀經典詩文,時而語氣柔和、情真意切,時而感情充沛、聲情并茂,詮釋著對經典的感悟,學習做人的品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下一步連云港贛榆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將緊貼群眾需求以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的文明實踐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擴面增效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