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鵬
怎樣的“六一”會在孩子們心中留下別樣的節日印象?昨天上午,27名少年兒童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走進邗江區楊廟鎮沿山河村開設的“田間課堂”,用雙手體驗傳統勞作,在閱讀自然中悅讀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幼小的身影和金色的麥田合奏出陣陣歡歌。
沿山河村位于揚州火車站西南兩三公里。道路兩邊,高效生態農業綿延數里,微風吹過,田里麥浪滾滾,好一幅豐收景象。
“六一”前夕,沿山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啟動了今年第一期“田間課堂”,昨天的活動內容是收割小麥—脫粒裝瓶—龍蝦垂釣—整理收獲?!疤镩g課堂”由村委會副主任、農家書屋管理員焦慧于去年創設,旨在利用村里生態農業基地、大片荷塘等便利條件,開展研學體驗、科學教育、勞動課程等一系列活動,拓展全民閱讀內涵,在寓教于樂中幫助孩子閱讀“自然這本書”。
上午9點,村西堤壩處的一塊高標準農田邊,孩子們集合完畢。新摘的果蔬、金黃的麥田、水中嬉戲的鴨鵝、大型農用無人機……所有的一切,在孩子們眼中是那樣新奇。
“哇,這么大的無人機,能飛嗎?”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新農人吳昊講解。
“這是農用無人機,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噴灑農藥、運送秧苗、觀察植物長勢,能夠載重120斤飛上天空。一塊電池重32斤,充滿電可以連續飛行10分鐘呢?!崩_安全距離,啟動控制按鍵,轟鳴聲中,無人機垂直升空,旋即飛入麥田上空。
懸停、飛行、灑水,在孩子們興奮的神情中,吳昊繼續講解:“看,眼前這么大一塊田,如果人工噴灑農藥得花很長時間,有了無人機,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不僅省時間,噴灑也均勻?!?/p>
戴上防切割手套和草帽,拿起小鐮刀,孩子們走進麥田。一根、兩根,一把,兩把,不一會兒,割下的麥子就有了一小摞,孩子們細密的汗珠布滿了額頭。
把孩子們親手勞作的成果堆在一起,村監委主任張明生手持連桿,拍擊麥穗,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連桿頂端的竹板,頭尾兩處要和地面平行下落,這樣才能把麥穗打下來?!?/p>
顯然,不具農作基礎的孩子們,即使將連桿甩起來,也很難連續動作,更不能及時將麥穗從秸稈上分離。“過去千百年,農民伯伯們就是這樣脫粒的,很辛苦。一畝收割下來的小麥,一個人至少要干一天才脫下粒,而且還有浪費?,F在科技發達了,一臺收割機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畝地?!睆埫魃f。
體驗完麥田農活,孩子們來到小溝垂釣龍蝦?;顒咏Y束,有的孩子因收獲十幾只龍蝦而興奮,也有的孩子看著桶里的一兩只蝦而失落。
10歲的蔣豐鍇是梅嶺小學三年級學生,一場“田間課堂”,讓他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拔腋盍他溩?,也試了脫粒,農民伯伯真的很辛苦。爸爸媽媽常說的‘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現在懂了?!?/p>
“今天帶孩子來,就是讓他體驗農田勞動,接觸田間生活,讓他知道耕種的不易,也通過參觀了解現代科技的巨大作用?!泵穾X小學西區校四年級學生張艾溆的爸爸張冬說,孩子流下的滿身汗水,收獲的每粒糧食,都是兒童節最好的禮物,希望勞動精神能夠成為他學習、成長路上的一種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