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夜間逐漸成為人們社交娛樂、放松休閑的活躍時段,為延伸夜間文化資源供給,徐州市云龍區漢風街道立足群眾實際需求,依托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27個社區實踐點位,積極探索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夜間文明實踐活動,全力打造文明實踐“夜模式”2.0版本,推動轄區夜間文化更加繁榮,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堅持所站一體推進 打造“漢韻新風”品牌矩陣
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探索形成“黨工委牽頭、所站主管、群團協助”的工作格局。以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主陣地,通過資金支持、物料幫助、活動共辦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整合各社區實踐站資源、凝聚多方合力,推動站所有機結合,構建起“群眾在哪里,資源就聚到哪里,文明實踐‘夜模式’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務網絡。緊緊圍繞“漢韻新風”主品牌打造,指導社區縱深推進“紅蝶追夢”“太行之聲”“永動力”等9個子品牌創建,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矩陣初步形成,以品牌合力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立足社區資源稟賦 探索“夜模式”特色版本
街道黨工委牽頭抓總、統籌謀劃,各社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探索文明實踐“夜模式”特色版本。蝶夢社區、漢城社區根據自身特色和群眾需求組織開辦“青春夜校”,開設書畫、音樂、瑜伽等多種特色課程10余類,招收學員150余人,持續豐富轄區居民夜間文化供給;昆侖社區依托老年大學、昆侖詩社等載體,組織開展公益集市、文藝晚會、理論宣講等活動35場,在寓教于樂中推動文化服務“活”起來,文明風尚“火”起來;漢城社區深入調研全職媽媽們的實際需求,聯合社區“家門口媽媽崗”項目創設了社區特色志愿品牌“芳華夜校”,為轄區全職媽媽開設公益課堂。此外,“太行之星”“星月奇跡舞臺”“繽紛市集”等眾多夜模式實踐點位競相涌現,多維度多方面滿足轄區居民多層次文化活動需求。
創新活動開展形式 激發居民群眾參與熱情
聚焦群眾所期所盼,常態化開展“電話訪、微信訪、實地訪,問需求、問建議、問成效”三訪三問活動,持續收集群眾文明實踐相關訴求,不斷優化文明實踐“夜模式”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活動成效。近期舉辦的“文明云龍 點亮星夜”文明實踐“夜模式”暨文明市集主題活動,創新引入當下流行的“集章打卡”形式,有效串聯起文藝夜演、問卷調查、知識問答、非遺制作等多種活動,不斷提升活動趣味度,激發居民參與熱情,累計發放主題集章冊600余本,發放“倡文明 樹新風”主題文創禮品1100套組,1600余人次參與其中,真正實現了居民群眾從“駐足觀看”到“主動參與”的轉變。
“文明實踐‘夜模式’2.0版本是基于原有模式的有益探索。”漢風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解晨表示,“我們通過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有效整合多方資源、主動創新活動形式、精心謀劃活動內容,全力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加精準、精細和精致的文化服務。”
截至目前,漢風街道共舉辦文明實踐“夜模式”活動90余場,在省市區等各級媒體上稿150余篇,惠及群眾2萬余人次,持續擦亮“漢韻新風”文明實踐特色品牌,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擴面增效,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擴大服務群眾的“幸福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