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文旅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有效載體,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二批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名單,有12家單位入選。新晉示范區在探索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中都具有哪些特色?又是如何發揮引領作用?讓我們跟隨本期江蘇文旅頭條一同來探尋。
南京市浦口區依托老山戶外、度假康養、鄉村美學等3大核心引擎,以賽事引流、藝術塑形、康養提質、政策破局等4大路徑,大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以響堂村藝術家駐村模式為示范,將藝術創作、民俗展示、鄉村體驗有機結合,實現文化符號向消費產品轉化。打造“藝悅浦口”文旅融合品牌,在酒店民宿、景點車站等設立無界閱讀空間超100個。推出水墨大埝全國首個自行車體驗道、九華南京首個省級滑翔傘基地。依托湯泉省級溫泉旅游度假區,形成特色康養文旅品牌。2024年浦口區共接待游客3487.6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3.84億元。
無錫宜興市圍繞陶文化IP,不斷提升城市文旅品牌影響力和傳播力。把東坡文化、宜興梁祝等文化元素融入傳統景區和沉浸式旅游體驗。以紫砂文化為主引擎,形成陶瓷工藝美術品制造、非遺技藝培訓、創意設計等主導產業,打造中國紫砂博物館、中國陶都陶瓷城。2024年接待游客345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70億元。
徐州市泉山區注重文化資源挖掘,實施“彭城七里”歷史文化軸線項目。利用彭祖美食文化IP深挖徐州伏羊食俗。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淮海戰役紀念塔入選全國一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開發“行走的徐州”“泉山游禮”等城市文創品牌。建設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數字館,讓靜態畫像石“活”起來。創新打造淮海經濟區數字文娛、動漫產業集聚區。2024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6.23%。
常州市鐘樓區以大運河文脈為軸線,建成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3家。推進“文旅+工業”,利用廢棄的中石化儲油廠區,煥新為大運河油罐公園。推進“文旅+商業”,三堡街片區保留老街風貌,引入多元業態,形成文商旅融合載體。推進“文旅+體育”,舉辦鐘樓半程馬拉松等賽事,策劃開展“鐘靈毓秀”沉浸式非遺體驗活動。2024年鐘樓區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6.89%。
蘇州昆山市挖掘昆曲、水鄉、園林等文化資源內涵,以“百戲+百業”為引擎,推動戲曲與市場、文旅、消費深度融合。創新“咖都”文化,建設昆曲咖啡融合小城鎮、正儀戲曲文化片區,推出“看百戲,游江蘇” 戲曲之旅線路。建設昆山文化創意產業園、昆山動漫數字產業園。推出村咖游、賽事游、夜游夜演等文旅新業態,周莊古鎮入選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024年規上文化企業營收912.45億元。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商務區充分發揮全國唯一國家商務旅游示范區和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優勢,聚焦“數字文化”和“內容版權”,打造“中國游戲IP沉浸式展覽”和“中國游戲及數字IP陳列館”2大項目。推進“文旅+演藝”,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每年舉辦超3000場演出,奧體中心2024年舉辦超50場演唱會。推進“文旅+體育”,舉辦金雞湖馬拉松、金雞湖帆船賽等賽事。推進“文旅+新消費”,打造星悅匯二次元、688藝術潮流空間;推進文旅業態更新,建成蘇州當代美術館、蘇州之眼摩天輪等文旅標桿項目。
南通啟東市培育沉浸式文旅新場景,抗大九分校升級為南通市首個紅色主題沉浸式革命紀念館。依托啟東市熱電廠原址,規劃建設電廠遺址博物館,打造具有工業記憶的文化新地標。打造啟唐城、龍灣水鎮等標志性文旅項目。弘揚張謇墾牧精神,將圓陀角等核心景觀與江海文化、墾牧文化等有機串聯,策劃“追江趕海之旅”“墾牧文化之旅”等主題文旅線路。創新“文旅+直播”模式;舉辦首屆低空飛行嘉年華、首屆張謇馬拉松賽等活動。
淮安盱眙縣圍繞運河文化、美食文化和新四軍、黃梅戲等文旅資源,構筑“品牌、產業、消費”文旅融合發展格局,推出“產業鑄鏈、水脈串景、康養賦能”三大舉措,帶動全縣約20萬人就業,走出了以文旅產業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盱眙實踐。
鹽城東臺市依托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樣本”的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建成條子泥景區、黃海國家森林公園。依托國家級非遺董永傳說,打造西溪旅游文化景區、董永七仙女文化園等標志性文旅項目。推進“文旅+工業”,沿海3個生產基地、陳皮酒工旅中心成功打造成工業旅游點。推進“文旅+農商”,建設弶港鄉旅民宿集群等融合載體。培育沉浸式文旅新業態,實景演出《天仙緣》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省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優秀案例。
揚州市邗江區立足“江河交匯、古今交融”定位,打造南看瓜洲、北覽北湖、東游竹西、西購明月湖等4大文旅融合板塊。推進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邗江段建設,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建成中國大運河原點公園。推進琴箏文化、毛絨玩具等產業集聚。建設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開發漁文化體驗、濕地研學、夜游等新產品線路。推動環明月湖文商旅融合發展,2024年環明月湖文旅商圈營收超50億,入選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揚州市廣陵區緊扣揚州“一城一地”發展定位,圍繞“全域旅游首選目的地、人文經濟發展新高地”目標,突出“古城更新+文旅融合”,全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深化“下揚州·之廣陵”品牌形象,打造揚州明清古城保護暨文旅示范區項目。實施“走讀廣陵”街巷解讀工程,開發“漫游廣陵古城”等4條主題線路。運河十里正在打造全球首個影視主題IP沉浸式體驗空間愛奇藝樂園。
鎮江市潤州區依托白蛇傳傳說等文化IP和“兩山一渡”核心資源,聯動鎮江博物館、京畿路,打造“城市山林·文脈綿延”旅游標識。推進金山湖江湖聯動文旅項目,探索長江游輪與金山湖游船的航線銜接與產品互動,拓展水上旅游空間。依托金山寺等熱門影視取景地,打造“潤州明月夜”夜經濟品牌。2024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為6.42%。
近年來,省文旅廳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積極響應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政策方針,對標“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探索新經驗”重大任務,在全國率先開展建設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工作。去年,南京市玄武區、蘇州市姑蘇區、蘇州市吳江區(跨省)等三地入選首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名單,為全國開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江蘇做法”。
下一步,省文旅廳將會同各設區市文旅行政部門跟進指導已認定的示范區對照《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測評指標》進一步優化完善政策舉措,以文旅融合機制創新和保障體系構建、文化資源挖掘利用、文旅深度融合項目和標識打造等為重點檢驗示范區創建成效,扎實推動示范區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更好助力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