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沂市雙塘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通過志愿服務精準化、文藝活動常態化、移風易俗長效化,讓文明新風浸潤鄉野大地,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志愿服務“暖流”涌動,文明實踐融入日常
“大爺,您看這個發型還滿意嗎?”“阿姨,您的血壓有點偏高,平時飲食得多注意。”在雙塘鎮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樣的溫馨對話時常響起。雙塘鎮整合黨員、醫護、教師等力量,構建起志愿服務聯動網絡,聚焦“一老一小”、困難群體等重點對象,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覆蓋政策宣講、法律援助、醫療健康等領域。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累計開展了“關愛留守老人兒童”“暑期防溺水巡查”“人居環境整治”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惠及群眾1萬余人次,切實將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從為獨居老人上門理發,到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再到為種植戶普及農技知識,志愿者們化身“政策宣傳員”“便民服務員”“文明引導員”,讓“紅馬甲”成為鄉間最亮眼的風景線,志愿精神也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文明鄉風。
文化盛宴“好戲”連臺,鄉村生活有聲有色
鑼鼓喧天,舞姿翩躚。日前,一場以“四季村晚”為主題的群眾文藝匯演在雙塘鎮高塘村文化廣場火熱上演,由村民自編自導的歌舞、小品、戲曲等節目輪番登場,贏得臺下陣陣掌聲。讓鄉村文化活起來,讓群眾精神富起來。雙塘鎮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管理和效能提升,保障免費開放時間,補充更新農家書屋圖書,使之成為群眾汲取知識、休閑娛樂的“文化驛站”。緊密結合傳統節日和重要時間節點,成功舉辦了“迎新春”民俗體驗、“元宵節”猜燈謎、“慶端午”包粽子比賽、中秋節投壺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凝聚了人心,激發了鄉村活力。
移風易俗“新風”拂面,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現在村里辦紅白事,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負擔輕了,風氣也好了!”談及村里的變化,雙塘鎮的村民感慨道。這一變化,得益于雙塘鎮持續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雙塘鎮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引導監督作用,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的文明新風尚。將移風易俗內容巧妙融入小品、快板、戲曲等文藝演出,讓群眾在觀看演出的歡聲笑語中領會文明新風的內涵,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此外,注重典型引路,深入挖掘和宣傳在助人為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方面的先進典型,積極向上推選“身邊好人”,用榜樣的力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古木村李琳堅持“2元理發”惠及鄉鄰的事跡獲省級媒體宣傳報道,便是文明新風吹拂下的生動縮影。
文明浸潤鄉土,文化滋養民心。如今的雙塘鎮,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明新俗深入人心,處處洋溢著積極向上、和諧淳厚的時代新風。站在新的起點上,雙塘鎮將繼續深耕精神文明建設沃土,讓文明之花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綻放得更加絢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