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吐綠、草木初萌,又到植樹好時節。昨日上午,史志軍、戚壽余、趙正蘭、吳曉丹、董晟、岳嶺、孫虎、周青、徐子佳、林小明、周毅等市領導,與市直機關黨員干部、駐淮部隊官兵等一道,來到淮安生態文旅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來到枚皋路大橋北側、富城路與樂善路交界處的植樹現場,市委書記史志軍一行熟練地拿起鐵鍬等工具,三至五人一組分工協作。大家擼起袖子,干勁十足,扶樹正苗、揮鍬培土、提水澆灌……道道工序一絲不茍。經過一番辛勤勞作,一株株紅楓、櫸樹、海棠等新樹扎根沃土、向陽挺立,煥發出勃勃生機。植樹過程中,史志軍認真詢問樹種的生長周期、日常管理,詳細了解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安排等情況,叮囑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加強后續養護,確保成活、成林、成景。
史志軍指出,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淮安發展的最大資源。全市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美化,高水平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著力彰顯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美麗顏值。
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碳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綠色高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題中之義。2023年,淮安市以聚焦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全面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更好展示“象征意義”為目標,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推進工作、狠抓任務落實,全市完成造林綠化總面積2.94萬畝、居全省第二,建設省級綠美村莊23個、濕地保護小區27處,白馬湖濕地正式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2023年底,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4.37%,自然濕地保護率達72.8%,江淮大地的綠色基底持續夯實。■融媒體記者 葉 列 通訊員 郝娟娟






